虫咬皮炎是人体被昆虫叮咬引发的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及炎症反应,由昆虫叮咬和个体易感性致病因,局部有红斑等皮疹及瘙痒,少数严重者有全身症状,可依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需与接触性皮炎等鉴别,可通过环境和个人防护预防,局部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消炎,过敏重时口服抗组胺药,严重过敏需立即就医抢救。
一、定义
虫咬皮炎是人体被昆虫叮咬后发生的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及炎症反应,昆虫种类多样,如蚊子、跳蚤、螨虫、臭虫等叮咬都可能引发。
二、病因
1.昆虫叮咬:不同昆虫叮咬机制有别,蚊子通过口器刺入皮肤吸血,同时注入唾液,其中含多种抗原成分;跳蚤叮咬时会释放唾液中的抗凝物质和其他蛋白,这些物质可引起人体免疫反应。
2.个体易感性:人群对昆虫叮咬的反应存在差异,过敏体质者被叮咬后更易出现明显的炎症和过敏表现,这与个体的免疫系统状态有关,过敏体质者免疫系统对外来昆虫抗原的识别和反应更为强烈,导致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加剧。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皮疹形态:被叮咬部位通常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样损害,中央可能有叮咬的痕迹,如蚊子叮咬后常出现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有针尖大小的瘀点;跳蚤叮咬后皮疹多为成群分布的红色斑疹、丘疹,瘙痒明显。
瘙痒程度: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儿童由于皮肤较为敏感,瘙痒感可能更为剧烈,且儿童可能因搔抓导致皮疹加重,甚至出现继发感染等情况。成人也会因瘙痒影响生活和睡眠,搔抓可能引起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
2.全身表现:少数严重过敏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全身症状出现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且儿童全身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如发热时体温可能较高,需密切关注。成人严重过敏时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但相对儿童来说,反应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四、诊断
1.根据病史:有明确的昆虫叮咬史,例如在夏季蚊虫较多的环境中活动后出现皮疹等表现。
2.根据临床表现:叮咬部位典型的皮疹表现,结合瘙痒等症状可初步诊断,儿童被叮咬后皮疹特点可能更具特征性,如儿童被跳蚤叮咬后皮疹分布更倾向于腰部、腹部等部位,且皮疹较为密集。
五、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与接触物有关,而虫咬皮炎有昆虫叮咬史,皮疹分布与昆虫叮咬位置相关,可通过病史和皮疹分布特点鉴别。儿童接触某些过敏原引起接触性皮炎时,皮疹表现可能与虫咬皮炎相似,但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致敏原的过程,如接触某些新换的衣物材质等。
2.丘疹性荨麻疹:与虫咬皮炎类似,多与昆虫叮咬有关,好发于儿童,皮疹为纺锤形风团样丘疹,中央常有小水疱,有时可看到叮咬痕迹,两者在临床上有时较难区分,可从病因及发病情况综合判断。
六、预防措施
1.环境预防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清除蚊虫滋生的场所,如倒掉花盆托盘积水等。儿童居住环境更需注意,因为儿童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居住环境中的蚊虫等昆虫易对儿童造成叮咬,定期清理居住环境能有效减少昆虫数量。
使用蚊帐、纱窗等防护设施,儿童睡眠时使用蚊帐可有效避免蚊虫叮咬,纱窗能阻挡昆虫进入室内。
2.个人防护
外出时穿长袖衣物、长裤,涂抹含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蚊剂,儿童皮肤娇嫩,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驱蚊剂,避免使用成人驱蚊剂中可能刺激儿童皮肤的成分。外出活动时尽量让儿童穿着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同时正确涂抹驱蚊剂,注意避开儿童的眼睛、嘴巴等部位。
七、治疗原则
1.局部治疗
止痒消炎:可外用炉甘石洗剂,起到收敛、止痒的作用,儿童皮肤薄嫩,使用炉甘石洗剂时要注意涂抹均匀,避免进入眼、口等部位。也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但儿童使用时需选择弱效或中效的糖皮质激素,且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以防引起不良反应。
2.全身治疗
抗过敏治疗:对于过敏反应较重、出现全身症状的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儿童用药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如氯雷他定糖浆等。严重过敏出现休克等危急情况时需立即就医抢救,儿童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严重过敏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