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与支气管哮喘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及治疗原则方面存在不同。支气管扩张由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等致结构破坏,症状为慢性咳嗽等,X线有相应表现,肺功能呈阻塞性等,治疗控感染等;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症状为发作性呼吸困难等,X线缓解期可无异常等,肺功能有可逆性气流受限,治疗长期抗炎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和治疗有差异。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以及免疫调节失衡等有关。通常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等诱因下,引发气道的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痉挛、狭窄。比如,遗传因素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若家族中有哮喘病史,个体患病风险会增加,同时过敏原的接触是诱发哮喘发作的常见外部因素。
症状表现方面
支气管扩张: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咳嗽多为慢性、持续性,痰量与体位改变有关,晨起及晚上卧床时咳嗽咳痰量较多,痰液多呈脓性,合并厌氧菌感染时可有臭味。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大量咯血,咯血的原因是病变部位支气管血管破裂。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生长发育,女性患者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状况变化导致症状略有不同。
支气管哮喘: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胸闷、咳嗽等。症状可在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后发作。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症状表现略有不同,儿童哮喘可能更易出现反复咳嗽,尤其是在夜间和清晨,而成年患者典型的喘息症状更为明显。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体内激素变化影响哮喘的发作频率。
影像学检查方面
支气管扩张: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典型表现为“双轨征”(支气管柱状扩张时)或“环形阴影”(支气管囊状扩张时)。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形态,表现为支气管的异常扩张、管壁增厚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HRCT的表现基本相似,但儿童患者因胸廓发育等因素,在图像解读时需注意与正常解剖结构的区分。
支气管哮喘:胸部X线检查在缓解期可无明显异常,发作时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胸部HRCT一般无特征性改变,但在排除其他疾病时有一定帮助。在不同年龄患者中,胸部X线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哮喘发作时过度通气表现可能更为明显,而成年患者胸部X线在缓解期可能更易忽略轻微的过度通气改变。
肺功能检查方面
支气管扩张:肺功能检查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降低。但部分患者可伴有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反映的是气道阻塞的情况。
支气管哮喘:典型的肺功能改变为可逆性气流受限,在发作期FEV、FEV/FVC降低,经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可证实存在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哮喘的肺功能检查需要更专业的操作和解读,例如儿童可能需要采用潮气呼吸肺功能等特殊检查方法,而成年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相对更易进行标准操作。
治疗原则方面
支气管扩张: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促进痰液引流、止血等。控制感染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促进痰液引流可采用体位引流、使用祛痰药物等;大咯血时需采取相应止血措施。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时需考虑其生理特点,儿童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支气管哮喘:治疗原则为长期抗炎、平喘等。常用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管理,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方案有所差异,儿童哮喘在治疗时更注重避免长期使用可能有副作用的药物,强调个体化治疗,同时要关注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