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病因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B族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病毒(如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真菌(如新型隐球菌)感染;非感染性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贝赫切特综合征)及其他非感染性因素(如药物不良反应、颅脑外伤)。
一、感染性病因
(一)细菌感染
1.肺炎链球菌:是儿童和成人脑膜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然后经血行播散至脑膜引发感染。在儿童中,尤其是2岁-5岁的儿童相对更容易受其侵袭,这与该年龄段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例如,有研究表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且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听力丧失、智力低下等。
2.脑膜炎奈瑟菌:主要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通过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军营等,容易发生传播。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在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该菌感染后可迅速引发脑膜炎症,病情进展往往较为迅猛,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
3.B族链球菌:多见于新生儿脑膜炎。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可被B族链球菌感染,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极为脆弱,感染后容易累及脑膜。B族链球菌感染的新生儿可能出现发热、拒奶、嗜睡等症状,如不及时诊治,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等。
4.流感嗜血杆菌:以往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随着疫苗的普及,其发病率有所下降。该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5岁以下儿童是易感人群,感染后可引起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二)病毒感染
1.肠道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夏秋季高发。各年龄段均可感染,但儿童更为多见。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状相对较轻,但也可能出现头痛、发热、呕吐等典型的脑膜刺激征表现,多数患儿可通过自身免疫力逐渐恢复,但少数也可能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2.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炎,该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被激活。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成人和儿童都可能受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脑膜炎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且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
3.腮腺炎病毒:可引起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该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可出现脑膜炎的并发症。患者除了有腮腺炎的表现外,还可伴有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等脑膜炎的症状,一般预后较好,但也有个别严重病例。
(三)真菌感染
1.新型隐球菌:是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可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新型隐球菌可通过呼吸道吸入,然后播散至脑膜。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起病较为隐匿,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
二、非感染性病因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1.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自身免疫性脑膜炎。多见于育龄女性,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自身抗体攻击中枢神经系统组织有关。患者除了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系统受累表现外,还可出现脑膜炎症相关的症状,如头痛、发热等,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2.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引起脑膜炎样表现。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和女性均可受累,可出现头痛、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表现。
(二)其他非感染性因素
1.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脑膜的炎症样反应作为不良反应。例如,部分抗癫痫药物在个别患者中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但相对较为罕见。药物引起的脑膜炎一般在停药后可能逐渐缓解,但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颅脑外伤:颅脑外伤后,脑膜可能受到损伤,从而引发无菌性的炎症反应,导致脑膜炎样表现。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颅脑外伤后都有发生此类情况的可能,尤其是严重的颅脑外伤患者,脑膜损伤较为严重,发生脑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