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动脉瘤有多种症状表现,疼痛是最常见症状,多突发、剧烈、持续,性质撕裂样或刀割样,部位与发生部位相关;常伴有高血压,二者相互影响;心血管系统可出现心脏压塞、脉搏异常;神经系统有脑缺血、脊髓缺血;消化系统有腹痛、肠道缺血;泌尿系统有血尿、肾功能损害;肢体缺血时会有相应症状,不同人群在症状表现及预后等方面有一定差异。
特点: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突发、剧烈、持续的疼痛,性质呈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部位常与夹层动脉瘤发生的部位相关,若夹层起源于升主动脉,疼痛可位于前胸部位;若起源于降主动脉,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腹部等部位。不同人群疼痛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一定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患者敏感,但疼痛的性质通常仍符合上述特点。
机制:主动脉壁夹层形成时,内膜撕裂,血液流入中层,使主动脉中层分离、扩张,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导致剧烈疼痛。
高血压
表现: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这是因为主动脉夹层发生后,机体的应激反应会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主动脉壁的承受压力,使夹层有进一步扩展的风险。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高血压的表现可能相似,但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血管弹性减退等情况,血压波动可能相对更复杂。例如老年夹层动脉瘤患者可能本身有长期高血压病史,夹层发生后血压会进一步显著升高,且控制相对更困难一些。
关联:主动脉夹层和高血压相互影响,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主动脉夹层发生后又常继发高血压。
其他系统表现
心血管系统
心脏压塞:若夹层累及主动脉瓣,可能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进而引起心脏压塞,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血压下降、心音低钝等。这种情况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老年患者由于心功能储备相对较差,心脏压塞发生后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
脉搏异常:可出现双侧脉搏不对称,如一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夹层累及动脉导致相应部位动脉血流受阻。不同性别患者脉搏异常表现差异不大,但在诊断时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神经系统
脑缺血:若夹层累及供应脑部的动脉,可引起脑缺血症状,如头晕、头痛、晕厥、偏瘫、意识障碍等。对于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夹层累及脑部动脉时,脑缺血症状可能更易发生且症状可能更严重。例如本身有脑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发生夹层动脉瘤累及脑部动脉时,脑缺血症状可能会迅速加重,出现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脊髓缺血:胸主动脉夹层可能导致脊髓缺血,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这种情况在一些特定部位的夹层动脉瘤中可能发生,不同年龄人群均有发生可能,但老年患者发生脊髓缺血后恢复相对困难。
消化系统
腹痛:若夹层累及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可引起腹部疼痛,类似急腹症表现,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腹痛表现无特异性差异,但需要与其他急腹症相鉴别。例如年轻患者发生腹主动脉夹层累及分支导致腹痛时,需要仔细鉴别是夹层动脉瘤引起还是其他外科急腹症,如阑尾炎等。
肠道缺血:严重时可导致肠道缺血,出现腹胀、便血等症状,肠道缺血的发生与夹层累及肠道相应供血动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肠道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肠道缺血后发生肠道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更高。
泌尿系统
血尿:若夹层累及肾动脉,可引起肾缺血,出现血尿等症状。不同年龄患者血尿表现相似,但需要结合肾动脉相关检查来明确是否由夹层动脉瘤导致肾动脉受累。例如儿童患者发生夹层动脉瘤累及肾动脉时,血尿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提示症状,需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确诊。
肾功能损害:长期肾缺血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少尿、无尿等表现,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肾动脉受累的严重程度相关,不同年龄人群发生肾功能损害后的处理和预后有所不同,老年患者肾功能储备相对较差,发生肾功能损害后更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肢体缺血:夹层累及四肢动脉时,可导致肢体缺血,出现肢体疼痛、皮肤苍白、温度降低、脉搏减弱或消失等症状。不同性别患者肢体缺血表现无明显差异,但在诊断时需要明确是哪一侧肢体受累,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年轻患者运动后发生夹层动脉瘤累及下肢动脉导致肢体缺血时,需要尽快评估病情并进行干预,以避免肢体坏死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