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尘肺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观察一般状况和呼吸系统情况;影像学检查中胸部X线早期有两肺中下肺野弥漫性细小结节影等,胸部CT更清晰且能评估纤维化;肺功能检查有通气和弥散功能相关改变;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血常规、生化、血清学)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细胞分类等),儿童和老年患者检查需考虑特殊情况,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呼吸系统检查:听诊肺部呼吸音,了解是否存在异常呼吸音,如干湿啰音等。蔗尘肺患者肺部可能会出现多种异常呼吸音,这与肺部的炎症、纤维化等病变有关。例如,可能听到散在的细湿啰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肺泡呼吸音减弱等情况。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
早期表现:早期可出现两肺中下肺野弥漫性分布的细小结节影,结节大小约1-3mm,边缘模糊。这是因为吸入的蔗尘等粉尘刺激引起肺部的炎症反应,导致肺泡炎及小的肉芽肿形成,在X线片上表现为小结节影。
进展期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结节影可融合成较大的阴影,还可能出现肺纹理增多、紊乱等表现。同时,可观察到肺门影的改变,如肺门淋巴结可能有轻度增大等情况。
胸部CT检查:
更清晰的细节: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细节,对于早期较小的结节以及病变的分布范围等观察得更准确。可以发现胸部X线可能难以察觉的轻微病变,对于判断肺部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有重要价值。例如,能更清楚地看到肺部小结节的分布是弥漫性还是局限性等情况。
评估纤维化情况:有助于评估肺部纤维化的程度,表现为肺实质内的网格状、蜂窝状改变等。通过CT可以更精确地测量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为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详细的依据。
肺功能检查
通气功能检查:
通气功能障碍类型: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EV/FVC(用力肺活量)比值降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活量(VC)、肺总量(TLC)等降低。例如,在蔗尘肺早期,可能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逐渐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通气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定量评估通气功能损害的程度,如根据FE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来判断患者通气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不同级别。
弥散功能检查:
弥散功能降低:蔗尘肺患者由于肺泡-毛细血管膜受损,弥散功能通常会降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其校正值(DLco/VA)等指标会下降。这是因为肺部的病变影响了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弥散过程,导致弥散功能障碍。通过弥散功能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肺部气体交换功能的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血常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异常,如在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此外,还可能观察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长期患病导致缺氧的患者可能出现红细胞增多等情况。
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等可能会有相应改变,例如,长期肺部病变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等情况可能影响肝肾功能指标。同时,一些炎症相关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血沉等可能会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
血清学检查:某些特异性的血清学指标可能有助于诊断,虽然蔗尘肺目前缺乏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物,但有时可能会检测到一些与肺部炎症、纤维化相关的抗体等指标的变化,但这些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有限,需要结合临床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
灌洗液细胞分类: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分类检查。可见肺泡巨噬细胞增多,且可能含有较多的粉尘颗粒。同时,淋巴细胞等细胞比例可能会有变化,例如,可能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等情况,有助于辅助诊断蔗尘肺。
其他指标检测:还可以检测灌洗液中的一些生化指标等,进一步了解肺部的炎症状态等情况,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必要时才会进行。
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检查时需要考虑其配合度等情况,可能需要在适当安抚下进行相关检查;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其心肺功能等基础状况对检查的耐受性等问题。在检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检查项目,并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明确蔗尘肺的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