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病原体、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区别,可通过回顾流行病学史、结合症状特点、依靠实验室检测区分两者,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注意不同情况,儿童症状不典型、老年人重症风险高、有基础疾病人群易加重基础病,需及时鉴别并处理。
感冒通常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普通冠状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还可能由细菌感染导致。例如,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或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口鼻而感染人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症状表现方面
普通感冒的症状相对较局限,主要以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如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能仅有低热、轻度乏力、头痛等,一般病程较短,1周左右可自愈。例如,普通感冒患者的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下,且发热持续时间较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多样,部分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以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为主要表现。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周后可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儿童患者症状可不典型,可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弱、呼吸急促。
实验室检查方面
普通感冒时,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铁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影像学检查方面
普通感冒患者胸部影像学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如何区分感冒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首先要回顾流行病学史,若近期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接触史、到过中高风险地区等情况,需高度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其次结合症状特点,虽然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有部分重叠,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些不典型症状或病情进展情况需要特别关注。例如,感冒一般不会很快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呼吸症状,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部分患者会快速进展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
最后依靠实验室检测,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明确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而普通感冒通过相应的病原学检测可明确是普通病毒或细菌感染。
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儿童感冒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儿童出现发热、精神差、呼吸急促等情况,即使没有典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接触史,也需要及时就医排查。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对儿童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如引发肺炎等并发症,且儿童用药有更多禁忌和限制,早期准确区分有利于及时给予合适的处理。
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冒后较容易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若老年人出现感冒症状,同时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因素,如接触过感染源等,更应谨慎对待,及时进行相关检测以明确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因为老年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如可能更快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早期区分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预后至关重要。
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无论是感冒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都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所以这类人群出现呼吸道相关症状时,要格外重视,及时鉴别是感冒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便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措施,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处理呼吸道感染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