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有症状、体征及全身表现。症状包括机械性肠梗阻时的阵发性腹痛、各类型肠梗阻的呕吐表现、与梗阻部位相关的腹胀情况、完全性肠梗阻的停止排气排便等;体征有腹部视诊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触诊分单纯与绞窄性表现、叩诊绞窄性可有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有不同情况;全身表现包括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与梗阻程度时间相关)、绞窄性肠梗阻时的感染和中毒症状(不同年龄反应不同)。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机械性肠梗阻时:由于梗阻部位以上肠管强烈蠕动,患者会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疼痛多位于腹中部,也可偏于梗阻所在部位。腹痛发作时可伴有肠鸣音亢进,患者自觉有“气块”在腹中窜动,并受阻于某一部位。例如,小肠梗阻时腹痛较为明显,疼痛发作时可看到或摸到肠型和肠蠕动波,听诊可闻及高亢的肠鸣音,有时呈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由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不敏感,但仍需密切关注腹痛的性质、程度等变化。
(二)呕吐
1.早期表现:呕吐是肠梗阻常见症状之一。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呈粪样,若呕吐物呈棕褐色或血性,提示肠管有血运障碍。对于婴幼儿,由于其胃肠道解剖生理特点,肠梗阻时呕吐可能更为频繁且容易误吸,需特别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等。
(三)腹胀
1.程度与梗阻部位相关: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后逐渐出现。高位肠梗阻腹胀不明显,但有时可见胃型;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则腹胀显著,可遍及全腹。腹部隆起不均匀对称是绞窄性肠梗阻的特征之一,如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不同性别患者腹胀表现差异不大,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肠梗阻时腹胀可能会因腹腔空间改变而有不同表现。
(四)停止排气排便
1.完全性肠梗阻表现: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多不再排气排便,但在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肠内仍残存的粪便和气体,仍可少量排气排便,不能因此而排除肠梗阻。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本身可能存在一定退化,肠梗阻时排气排便停止的表现可能需要更仔细评估;儿童患者停止排气排便也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因为儿童正常排便规律与成人不同。
二、体征表现
(一)腹部体征
1.视诊: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型表现为腹部可见到膨胀的肠袢形状,蠕动波则是肠道蠕动时出现的波浪状运动。不同部位的肠梗阻肠型和蠕动波的表现不同,如小肠梗阻时可能在腹中部见到呈梯形排列的肠型,而结肠梗阻时肠型多位于腹部周边。
2.触诊:单纯性肠梗阻腹部柔软,可有轻度压痛,但无腹膜刺激征;绞窄性肠梗阻时,腹部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有时可触及有压痛的肠袢包块。对于小儿患者触诊时要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和误判;老年患者触诊时要注意其耐受程度,动作应缓慢、轻柔。
3.叩诊:绞窄性肠梗阻时,腹腔有渗液,移动性浊音可呈阳性。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因个体差异,叩诊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依据腹腔内液体情况来判断。
4.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是机械性肠梗阻的重要体征。麻痹性肠梗阻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对于新生儿等特殊人群,听诊肠鸣音时要注意环境安静,准确判断肠鸣音情况,因为其肠鸣音特点与成人有一定不同。
三、全身表现
(一)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1.与梗阻程度和时间相关:由于呕吐、不能进食及肠管过度膨胀影响肠壁静脉回流,大量体液丢失在第三间隙,患者可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口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减退等。同时,电解质紊乱也较为常见,如低钠、低钾等,可引起相应的全身症状,如乏力、心律失常等。婴幼儿由于体液总量相对较多,肠梗阻时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发展较快,需密切监测水电解质情况;老年人本身存在生理功能减退,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耐受能力较差,更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二)感染和中毒症状
1.绞窄性肠梗阻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时,肠管缺血坏死,细菌繁殖并产生毒素,患者可出现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毒性休克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对感染和中毒的反应不同,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感染中毒症状可能更易加重;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感染中毒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