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结肠癌手术方式有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特定部位肿瘤,对不同人群影响不同)和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侵及周围组织情况,对特殊人群有影响);术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和肿瘤分期并进行肠道准备;术后要进行一般护理、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预防和处理吻合口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一、手术方式选择
(一)右半结肠切除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升结肠癌肿瘤位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部位。手术需切除包括回肠末段15-20cm、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的右半部分,清扫区域淋巴结后,行回肠与横结肠端端或端侧吻合。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年轻患者:需充分评估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肠道蠕动恢复,减少肠粘连等并发症风险。因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好,术后恢复可能相对较快,但仍需密切监测吻合口愈合等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手术中需更关注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要加强呼吸管理,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其机体免疫力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弱。
(二)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
1.适用情况:当肿瘤侵及周围组织时,如侵犯十二指肠、肝脏等邻近器官,需扩大切除范围,包括部分十二指肠、部分肝组织等,在根治肿瘤的同时尽量保留相关器官功能,但手术难度和风险相应增加。
2.对特殊人群的影响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肝脏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中对肝脏的处理需更加谨慎,术后要加强肝功能监测,控制基础疾病相关指标,以促进患者康复。
二、手术前准备
(一)全面评估
1.身体状况评估
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身体状态。例如,若患者存在贫血,需评估贫血程度并考虑是否需要术前输血纠正,以提高手术耐受性。
进行心肺功能评估,包括胸部X线、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等。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前需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必要时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以改善心肺功能,降低手术风险。
2.肿瘤分期评估
通过结肠镜、腹部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等情况,准确进行肿瘤分期,这对于制定手术方案至关重要。例如,若发现有肝转移等远处转移情况,手术方式的选择会有所不同,可能需要多学科团队(MDT)进一步评估是否能同时进行转移灶切除等综合治疗。
(二)肠道准备
1.饮食调整:术前3天进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1-2天进流质饮食,以减少肠道内粪便残留。例如,术前1天可进食米汤、藕粉等,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减少肠道内容物。
2.肠道清洁:可采用口服泻药的方式进行肠道清洁,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通过大量饮水配合泻药促进肠道排泄,直至排出物为清水样,以减少术中污染,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三、手术后护理与康复
(一)一般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一般每0.5-1小时监测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例如,若患者出现体温异常升高,需警惕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切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切口护理,预防切口感染。
(二)胃肠道功能恢复
1.胃肠减压:术后早期一般会进行胃肠减压,引流胃内积气积液,减轻胃肠道张力,促进胃肠道蠕动恢复。通常在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肠减压管。
2.饮食逐步恢复:肛门排气后可开始少量饮水,如无不适可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再到正常饮食。饮食恢复过程中需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饮食种类和量。例如,从米汤开始,逐渐增加摄入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吻合口漏:是升结肠癌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发热、腹腔引流液性状等情况。一旦怀疑吻合口漏,需禁食、胃肠减压,加强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可能需再次手术处理。对于老年患者等高危人群,要更加注重预防,如术前优化肠道准备、术中精细操作等。
2.肺部感染:术后鼓励患者咳嗽、咳痰,进行深呼吸练习,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等措施,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尤其是老年患者,因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要重视肺部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