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手术包括根治性手术(如右半、左半、横结肠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如短路手术、造口术),手术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进行肠道准备和营养支持,手术后要进行一般监护、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并防治并发症,需综合多因素选择治疗方法及做好围手术期处理以提高手术效果和预后。
一、结肠癌手术的常见类型
(一)根治性手术
1.右半结肠切除术
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部的癌肿。切除范围包括右半横结肠、升结肠、盲肠,同时还应切除所属系膜及淋巴结,作回肠与横结肠端端或端侧吻合。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操作需考虑其生理特点,比如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脏器功能减退,在解剖和分离组织时要更加轻柔,避免过度损伤。
2.左半结肠切除术
适用于降结肠、结肠脾曲部癌肿。切除范围包括横结肠左半、降结肠、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清扫相应的淋巴结,然后作结肠间或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年轻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好,在手术耐受上可能优于老年患者,但也需根据具体病情调整手术操作。
3.横结肠切除术
适用于横结肠癌。切除包括肝曲或脾曲的整个横结肠以及胃结肠韧带的淋巴结组,行升结肠和降结肠端端吻合。如果患者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等情况,术后恢复可能需要更注重肠道功能的调理。
(二)姑息性手术
1.短路手术
适用于伴有完全性肠梗阻,而癌肿无法切除的患者。通过建立肠腔旁路,恢复肠道通畅。对于有严重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在术前充分评估心功能、脑血管情况等,选择合适的短路方式以降低手术风险。
2.造口术
当癌肿不能切除而有排便梗阻时,可作近端肠管造口术,以解除梗阻。对于儿童患者,造口术的操作和术后护理需要特别注意,要选择合适的造口位置,便于护理且减少对儿童心理和身体发育的不良影响。
二、手术前准备
(一)一般准备
1.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包括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肺功能等检查。对于老年患者,要重点评估心肺储备功能,可通过心电图、肺功能测试等了解其心、肺情况,以便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年轻患者虽然身体状况相对较好,但也需排除潜在的影响手术的疾病。
2.肠道准备
术前需进行肠道清洁,一般采用口服泻药的方法,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以减少肠道内细菌数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对于肠道梗阻的患者,肠道准备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灌肠等操作,但要避免过度刺激导致梗阻加重。
(二)营养支持
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前需进行营养支持,可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性。例如,对于长期进食不佳的患者,肠内营养可以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经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给予,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等营养物质。
三、手术后处理
(一)一般监护
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生命体征相对不稳定,更要加强监测频率。
2.切口及引流管护理
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对于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要确保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等。
(二)肠道功能恢复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肠道蠕动恢复,一般术后24-48小时可鼓励患者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术后3-4天可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老年患者,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因活动不当导致切口疼痛或其他并发症。同时,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辅助治疗,但需谨慎选择,避免影响患者恢复。
(三)并发症防治
1.吻合口漏
是结肠癌手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发热等症状,若怀疑吻合口漏,需进行腹部CT等检查明确诊断。对于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
2.肺部感染
由于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和长期吸烟的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要鼓励患者咳嗽、咳痰,进行肺部物理治疗,如深呼吸训练等,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总之,结肠癌手术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择,手术前后的准备和处理也至关重要,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对手术和恢复的影响,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