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有预防、急性加重期治疗、缓解期调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预防要避免吸烟及二手烟、防护职业粉尘化学物质、改善空气质量、增强机体免疫力;急性加重期要去除诱因、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缓解期要坚持康复锻炼、注意饮食调理、定期健康检查;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各自特殊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避免吸烟及减少二手烟暴露: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气道黏膜,降低气道的防御功能。应劝导吸烟者戒烟,同时尽量避免处于二手烟环境中,这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非常重要,尤其是有家族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或自身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
防护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粉尘(如煤矿粉尘、化工粉尘等)和化学物质工作的人群,要严格按照职业防护要求,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具,如防尘口罩等,减少这些有害因素对气道的刺激,降低患病风险。
改善空气质量: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或佩戴口罩。在室内可使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来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需注意。
增强机体免疫力: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和矿物质(坚果、奶类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这对各个年龄段人群都适用,尤其对儿童和老年人更为关键,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营养来维持正常免疫功能;老年人免疫功能逐渐衰退,更需通过良好饮食来保障。
急性加重期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医疗措施)
去除诱因:如果是由感染引起的急性加重,要积极明确感染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若为细菌感染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抗生素(但需遵循规范的用药原则,由专业医生判断)。如果是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诱发,应尽量脱离相关环境。
呼吸功能锻炼:进行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患者可取卧位或半卧位,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缩唇呼吸是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缓慢呼出,每次吸气3-4秒,呼气6-8秒,每分钟呼吸10次左右,每天训练3-4次,每次10-15分钟,长期坚持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
缓解期调理
坚持康复锻炼:继续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如上述的散步、慢跑等,可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还可以进行呼吸操等专门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康复训练,进一步改善肺功能。
注意饮食调理:保证营养均衡,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肉、鸡蛋等,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等)以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促进呼吸道黏膜修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气道,加重咳嗽等症状。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进行肺部听诊、肺功能检查等,一般每年至少一次,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肺功能是否有进一步下降等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和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能更早采取干预措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要更加注重非药物干预,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气体。在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全面,满足生长发育需求。由于儿童用药有诸多禁忌和剂量严格要求,所以当儿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谨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避免自行用药。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更易出现病情反复。在预防方面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缓解期要密切关注自身呼吸状况,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喘息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在康复锻炼时要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用药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慢性支气管炎时,治疗需格外谨慎。预防上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影响胎儿的有害物质。急性加重期用药要权衡对胎儿和自身病情的影响,应在医生充分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如非药物干预为主,必要时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