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包括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治疗,急性加重期需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平喘,缓解期要戒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护理涵盖一般护理(环境、休息活动)、病情观察护理(症状、并发症)、呼吸道护理(呼吸训练、协助排痰)、饮食护理(合理膳食、多饮水),从治疗和护理多方面保障患者健康,控制病情发展及减少发作。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治疗
1.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如存在细菌感染证据时可使用抗菌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依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方式,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有效控制感染症状。
2.镇咳祛痰:可使用祛痰药,如溴己新,能使痰液黏稠度降低,易于咳出;对于干咳为主的患者,可适当选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等,但需注意避免过度镇咳导致痰液潴留。
3.平喘:有气喘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等,能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气喘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平喘治疗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
(二)缓解期治疗
1.戒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能有效减缓病情进展,降低急性加重的频率,对于所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戒烟是至关重要的措施,无论年龄、性别等因素,都应积极劝导患者戒烟。
2.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有助于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例如老年人可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年轻人运动强度可适当加大,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疲劳。
3.预防感冒:注意保暖,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流感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可注射流感疫苗等,感冒容易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做好预防感冒措施能减少病情波动,对于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合并基础疾病或年老体弱的患者,预防感冒更为重要。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1.环境护理:保持病房或居住环境空气清新、整洁,温度维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60%,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患者呼吸顺畅,减少呼吸道刺激,不同年龄患者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耐受略有差异,例如儿童相对更不耐寒,需要注意环境温度的适宜性。
2.休息与活动: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急性加重期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可适当进行活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休息和活动的安排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力状况来调整,对于年老体弱或病情较重的患者,休息时间应相对较长。
(二)病情观察护理
1.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的变化,包括咳嗽的频率、咳痰的量和性质、气喘的程度等,这些症状的变化能反映病情的进展或缓解情况,对于及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需细致观察。
2.并发症观察: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加重、呼吸衰竭、肺心病等,一旦发现异常,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口唇发绀、下肢水肿等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会使病情复杂化,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所以需密切关注。
(三)呼吸道护理
1.指导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可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增加通气量,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不同年龄和病情的患者呼吸训练的方法和强度可适当调整,例如儿童进行呼吸训练时需家长协助指导。
2.协助排痰: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适当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从下向上、从外向内进行拍打,也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雾化吸入等措施辅助排痰,排痰不畅会导致呼吸道堵塞,加重病情,所以需采取有效措施协助患者排痰。
(四)饮食护理
1.合理膳食: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保证营养供给,提高机体抵抗力,饮食的选择需考虑患者的年龄、消化功能等因素,例如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物应尽量做得软烂易消化。
2.多饮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ml以上,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不同年龄患者的饮水量可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如儿童需注意避免一次性饮水过多导致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