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膜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病毒如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真菌如新型隐球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免疫缺陷、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颅脑外伤或手术(颅脑外伤使病原体易入颅内,颅脑手术有感染风险)。
肺炎链球菌:是儿童和成人急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再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膜引发炎症。例如,在一些免疫力较低的儿童群体中,更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的侵袭,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肺炎链球菌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
脑膜炎奈瑟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容易传播。该菌感染人体后,会迅速在鼻咽部繁殖,然后进入血液,最终到达脑膜引起脑膜炎。青少年和儿童是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这与他们的社交活动相对频繁,接触病原菌的机会较多有关。
B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脑膜炎、肺炎等多种疾病。该菌可存在于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由于5岁以下儿童的免疫系统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清除能力有限,所以容易受到感染而引发脑膜炎。
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肠道病毒感染后,会在肠道内繁殖,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膜炎。儿童是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儿童的户外活动增多,接触被肠道病毒污染的物品的机会增加,从而容易感染肠道病毒导致脑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可分为1型和2型,1型主要引起唇周疱疹等,也可引起脑膜炎;2型主要与生殖器疱疹有关,也可通过母婴传播等途径引起新生儿或婴儿的脑膜炎。对于新生儿来说,在分娩过程中接触到产道中的单纯疱疹病毒2型就可能感染引发脑膜炎,因为新生儿的免疫系统非常脆弱。
腺病毒: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等,也可导致脑膜炎。腺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密集的场所,腺病毒容易传播,儿童感染后可能引发脑膜炎。
真菌感染: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等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吸入含有新型隐球菌的气溶胶而感染,然后病原体可经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高发人群,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抑制新型隐球菌的生长繁殖。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先天性免疫缺陷:一些儿童出生时就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如先天性B细胞或T细胞免疫缺陷等。由于免疫系统先天性的缺陷,对各种病原体的抵御能力极差,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急性脑膜炎。例如,先天性B细胞免疫缺陷的儿童,体内产生抗体的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清除入侵脑膜的病原体,从而导致脑膜炎的发生。
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当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极低时,容易受到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而引发脑膜炎。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器官排斥反应,这会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脑膜炎。例如,肾移植术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发生真菌感染性脑膜炎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颅脑外伤或手术
颅脑外伤:当头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如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颅骨的完整性被破坏,病原体容易通过破损的颅骨进入颅内,引发脑膜炎。例如,车祸导致的严重头部外伤患者,颅骨骨折后,外界的细菌等病原体可能会进入颅内,引起脑膜的炎症反应。对于儿童来说,由于颅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颅脑外伤后发生脑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而且病情可能进展更快。
颅脑手术:颅脑手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在手术过程中,虽然会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但仍有一定的病原体感染风险。例如,开颅手术、脑室引流术等颅脑手术,术后可能会发生颅内感染,包括脑膜炎。如果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者患者术后抵抗力下降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病原体侵入脑膜引发炎症。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其机体的修复能力和免疫力相对较低,颅脑手术后发生脑膜炎的恢复也相对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