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症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多为首发,呈“搓丸样”,有特定规律)、肌强直(分铅管样和齿轮样,影响日常活动)、运动迟缓(有面具脸、小写症、慌张步态等表现)、姿势步态异常(中晚期出现,易致跌倒);非运动症状有感觉障碍(疼痛、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精神障碍(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
一、运动症状
1.震颤:多为静止性震颤,常为首发症状,典型表现为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频率约4-6Hz,安静或休息时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情绪激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这种震颤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均可出现,一般男性略多于女性,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逐渐累及其他肢体。对于有帕金森症家族史或长期处于某些特定环境(如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的人群,更需警惕震颤等运动症状的出现。
2.肌强直:表现为肌肉僵硬,患者感觉肢体发紧、活动不灵活。检查时可发现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时的均匀阻力)或齿轮样强直(伴震颤时的断续阻力)。肌强直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动作变得缓慢、困难,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肌强直加重的情况,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本身的功能也在逐渐减退。
3.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笨拙。可表现为面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写字变小,称为“小写症”;起步困难,启动后小步前冲,越走越快,难以立即止步,即慌张步态。运动迟缓在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在疾病早期可能更容易察觉运动迟缓带来的影响,而长期sedentary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症状发现相对较晚。
4.姿势步态异常:在疾病中晚期出现,患者站立时呈屈曲体姿,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或消失,转弯时平衡障碍明显,容易跌倒。姿势步态异常会增加患者受伤的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一旦跌倒可能会导致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老年帕金森症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环境安全,减少跌倒的隐患。
二、非运动症状
1.感觉障碍
疼痛:常见肩颈部、腰部、四肢疼痛,可能与肌肉强直、姿势异常等有关。不同性别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描述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上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有慢性疼痛病史的帕金森症患者,疼痛可能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导致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出现。
嗅觉减退: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就可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这可能是由于嗅觉神经受累所致。嗅觉减退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更为常见,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嗅觉功能本身会逐渐下降,而帕金森症患者的嗅觉减退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为明显。
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等。睡眠障碍会影响患者的日间精神状态和运动功能,例如白天可能出现嗜睡、疲劳等情况,进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对于患有睡眠障碍的帕金森症患者,需要关注其睡眠环境的调整,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氛围。
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便秘:较为常见,由于胃肠道蠕动减慢等原因导致。便秘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影响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就相对较弱,便秘可能会更加严重。
排尿障碍: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或排尿困难等。男性帕金森症患者可能还会合并前列腺疾病,进一步加重排尿障碍的症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或坐位站起时,收缩压下降≥30mmHg或舒张压下降≥15mmHg,可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在起身动作较快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因此这类患者需要缓慢改变体位,以减少低血压带来的风险。
3.精神障碍
抑郁:是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缺乏动力等。抑郁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发生率可能有所不同,女性患者相对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抑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
焦虑: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焦虑和抑郁可能会相互伴随,加重患者的痛苦。对于有精神障碍倾向的帕金森症患者,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认知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认知障碍的发生与帕金森症的病情进展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需要通过认知训练等方式来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