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附件炎常见症状包括下腹部双侧隐痛或坠胀感等不同程度、性质的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等异常,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部分患者出现低热或高热,还可有性交痛、尿频尿急、乏力等其他症状,孕妇患附件炎需谨慎处理,更年期女性要注意与其他妇科疾病鉴别。
腹痛:
性质与程度:通常为下腹部双侧隐痛或坠胀感,活动或性交后可能加重。部分患者腹痛较剧烈,呈持续性疼痛,如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脓肿时,可出现突发性下腹部剧痛,随后疼痛可转为持续性胀痛。
年龄与性别因素:育龄女性是附件炎的高发人群,不同年龄的女性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青春期女性和更年期女性发病后的腹痛表现与育龄女性类似,但需注意鉴别诊断。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附件炎引发的腹痛相对较典型。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女性,血液循环不畅,附件炎发作时腹痛可能更明显;而经常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的女性,腹痛程度可能相对较轻,但这并非绝对,主要还是取决于炎症的严重程度。
病史相关:有盆腔手术史、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刮宫等)的女性,发生附件炎时腹痛可能更易出现,且可能伴有其他不适,因为此类操作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炎症累及附件时腹痛症状会较突出。
阴道分泌物异常:
分泌物量: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较平时明显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
分泌物颜色与质地:颜色可呈黄色、黄绿色,质地黏稠,有时可伴有异味,如臭味等。
年龄性别方面: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阴道分泌物异常时需警惕附件炎可能,与育龄女性表现类似,但需要考虑激素水平等因素对分泌物的影响;女性无论年龄大小,阴道分泌物异常结合其他附件炎症状都要考虑附件炎的可能。
生活方式关联:不注意外阴清洁卫生、经期不注意卫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更容易出现阴道分泌物异常伴随附件炎,因为不洁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进而累及附件引发炎症,出现分泌物异常。
病史影响:有阴道炎病史的女性,若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容易蔓延至附件导致附件炎,此时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能更为明显,且与原有的阴道炎症状可能相互影响。
月经紊乱:
月经周期改变:可出现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比如原本月经周期28-30天的女性,可能变为35天甚至更长时间,或者提前到25天左右。
月经量变化:月经量可能增多或减少,部分患者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经期延长;也有患者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
年龄性别特点:年轻女性月经紊乱相对更易调整,但附件炎引起的月经紊乱可能需要针对炎症治疗后才能改善;女性无论哪个年龄段,附件炎导致月经紊乱都需要重视,因为月经情况是生殖系统健康的一个指标。
生活方式作用: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女性,本身就容易出现月经紊乱,若合并附件炎,会加重月经紊乱的程度,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内分泌,而附件炎也可能干扰生殖内分泌功能。
病史因素:有内分泌疾病病史的女性,发生附件炎时月经紊乱可能更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内分泌疾病和附件炎两者对月经的影响,制定治疗方案。
发热:
发热程度: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体温在37.5-38℃左右,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及以上。
年龄性别差异:儿童期女性一般较少发生附件炎,青春期及育龄女性发热时要考虑附件炎可能,女性发热时附件炎导致的发热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在表现上无特异性,但结合其他附件炎症状可辅助诊断。
生活方式影响:体质较弱、经常感冒生病的女性,发生附件炎时发热可能相对更易出现,因为体质弱的女性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出现发热。
病史关联:有反复感染病史的女性,发生附件炎时发热可能更频繁,且发热后病情相对更难控制,需要关注既往感染病史对本次附件炎发热的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抗感染等治疗措施。
其他症状:
性交痛:患者在性交时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影响性生活质量。
尿频、尿急:当附件炎炎症波及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
乏力:部分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状态不佳。
特殊人群提示:孕妇若发生附件炎,需要特别谨慎处理,因为炎症可能影响胎儿,要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进行治疗,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更年期女性发生附件炎时,要注意与其他妇科疾病如卵巢肿瘤等进行鉴别诊断,因为更年期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有变化,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通过详细检查来明确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