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皮疹在形态上急性期有红斑、丘疹、水疱,亚急性期红斑丘疹颜色变淡且有鳞屑,慢性期皮肤增厚伴苔藓样变;分布有局限性(接触部位或特定区域)和泛发性;伴随症状有瘙痒和灼热感,不同人群在各方面表现有差异。
急性期皮疹:
红斑:皮肤会出现界限清楚的红色区域,这是由于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导致。例如,接触过敏原后暴露部位可能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在儿童中,由于皮肤较为娇嫩,接触过敏原后红斑可能更为明显且边界可能相对模糊一些,因为儿童皮肤的屏障功能相对较弱,过敏原更容易刺激皮肤血管。
丘疹:为小的隆起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厘米。可密集分布,在过敏性皮炎急性期,丘疹往往是由炎症细胞浸润等引起,如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局部会出现众多细小丘疹。对于婴儿来说,发生过敏性皮炎时出现的丘疹可能更细小,且由于婴儿皮肤薄,搔抓后更容易融合。
水疱:可以是清澈的小水疱,多由表皮内液体聚集形成。常见于严重的过敏性反应,比如接触强过敏原后,皮肤局部迅速出现水疱,水疱大小不一。在幼儿群体中,由于免疫系统和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发生水疱的过敏性皮炎可能恢复相对较慢,且护理不当容易继发感染。
亚急性期皮疹:
红斑、丘疹颜色变淡:红斑颜色由鲜红转为暗红,丘疹体积有所缩小。此时炎症反应较急性期减轻,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皮肤炎症。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颜色变化的明显程度可能不同,成年人皮肤相对厚一些,颜色变化可能相对容易观察,而儿童皮肤薄,颜色变化可能相对不那么显著,但仍可通过仔细观察发现颜色的细微改变。
鳞屑:皮肤表面出现细小的鳞屑,是由于表皮细胞代谢加快,角质层脱落形成。例如,亚急性期的过敏性皮炎患者皮肤会有少量鳞屑,这是皮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表现,但仍提示皮肤处于敏感状态。在老年人中,由于皮肤本身水分含量少,发生过敏性皮炎亚急性期时鳞屑可能相对更明显,且皮肤更容易干燥,需要注意皮肤保湿。
慢性期皮疹:
皮肤增厚:皮肤纹理加深,皮嵴隆起,皮肤变得粗糙。这是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皮肤纤维组织增生等原因导致。慢性过敏性皮炎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一些反复接触过敏原的情况。对于儿童,如果是慢性过敏性皮炎,由于儿童皮肤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潜力,但长期的慢性炎症也可能影响皮肤正常结构,需要关注其皮肤功能的恢复情况。
苔藓样变:皮肤呈苔藓样外观,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炎症表现,局部皮肤增厚伴有纹理加深,形似苔藓。此时皮肤的屏障功能严重受损,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下降。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中,慢性过敏性皮炎出现苔藓样变后,皮肤更容易出现皲裂等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皮肤的保湿和防护,避免外界刺激加重皮肤损伤。
分布方面
局限性分布:
接触部位:如果是接触性过敏性皮炎,皮疹往往局限于接触过敏原的部位。例如,接触金属项链引起的过敏性皮炎,皮疹主要分布在颈部接触项链的区域。在儿童中,如果是接触玩具上的某些致敏物质,皮疹会局限于接触玩具的手部等部位。但儿童可能会因为搔抓等原因使皮疹范围扩大,需要家长注意观察儿童的行为,避免搔抓导致皮疹扩散。
特定区域:某些过敏性皮炎有相对固定的好发局限区域,比如面部的过敏性皮炎可能局限于两颊、额头等部位。对于婴幼儿,面部过敏性皮炎相对常见,可能局限在口周、眼周等部位,这与婴幼儿的生活接触情况有关,如经常流口水等刺激口周皮肤。
泛发性分布:
全身多处:严重的过敏性皮炎可表现为皮疹泛发全身,如特应性皮炎在某些发作期可出现全身多处皮肤受累,包括躯干、四肢等部位。在儿童群体中,特应性皮炎较为常见,泛发时需要更加精心护理,因为全身皮肤受累会影响儿童的舒适度,且护理难度增大。对于老年人,泛发性过敏性皮炎可能会影响睡眠等生活质量,因为全身皮肤的不适会频繁干扰休息。
伴随症状方面
瘙痒:几乎所有过敏性皮炎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这是由于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程度因人而异,儿童可能因为无法准确表达而通过搔抓等行为来体现瘙痒,如不停搔抓皮疹部位,这可能会加重皮疹损伤。老年人由于皮肤感觉相对迟钝,瘙痒程度的感知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差异,但仍会因瘙痒而影响生活。
灼热感:部分患者会有皮肤灼热感,尤其是急性期炎症明显时。在接触强过敏原后,皮肤局部灼热感较为明显,这是皮肤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出现过敏性皮炎伴有灼热感时需要谨慎处理,因为药物使用受限,需要更多采用非药物的舒缓措施来缓解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