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手术方式依肿瘤部位等因素综合决定,有右半结肠、横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切除术等;手术前需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并进行肠道准备;手术中要根治性切除肿瘤并掌握好吻合技术;手术后要注意伤口护理、胃肠功能恢复及观察预防并发症;老年患者要积极控基础病、轻柔操作及加强监护,儿童患者要注重保留肠道功能外形、谨慎肠道准备及特殊护理。
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的癌肿。切除范围包括右半横结肠、升结肠、盲肠,包括长约15-20cm的回肠末段,作回肠与横结肠端端或端侧吻合。
横结肠切除术:适用于横结肠癌。切除包括肝曲或脾曲的整个横结肠以及胃结肠韧带的淋巴结组,行升结肠和降结肠端端吻合。倘若因两端张力大而不能吻合,可加做右半结肠切除,行回肠、降结肠吻合。
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结肠脾曲和降结肠癌。切除范围包括横结肠左半、降结肠,并根据降结肠癌位置的高低切除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然后作结肠间或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
乙状结肠切除术:适用于乙状结肠癌。要根据乙状结肠的长短和癌肿所在的部位,分别采用切除整个乙状结肠和全部降结肠,或切除乙状结肠大部分并将降结肠与直肠吻合等不同手术方式。
手术前的准备
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各项检查,以明确患者是否能够耐受手术。例如,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心肺功能改善治疗,如呼吸训练、心脏康复等,确保患者在手术时具有相对较好的身体状态。
肠道准备:一般在手术前3天开始进少渣半流质饮食,手术前1天改为流质饮食。同时,口服肠道抗菌药物,如甲硝唑、庆大霉素等,以减少肠道内的细菌数量,预防术后感染。还需要口服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进行肠道清洁,排空肠道内的粪便,一般需要将肠道清洁至粪便呈清水样。
手术中的操作要点
肿瘤的根治性切除:要保证切除范围包括足够的肠管及相应的系膜,切除范围一般要求距离肿瘤边缘10-15cm的肠段,同时要清除区域淋巴结。例如,在右半结肠切除时,要将回肠末段、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右半部分切除,并清除相应区域的肠系膜上动脉旁、结肠中动脉旁等淋巴结。
吻合技术:在进行肠道吻合时,要确保吻合口血运良好,吻合牢固。一般采用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的方式,吻合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吻合口狭窄,可使用合适的吻合器械,如直线切割吻合器等,提高吻合的质量和效率。
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伤口护理:密切观察手术切口的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防止切口感染。如果发现切口有红肿、渗液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
胃肠功能恢复:术后要注意胃肠减压,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逐渐恢复饮食。开始时先给予流质饮食,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对于老年患者或身体虚弱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可能较慢,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必要时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
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引流情况,如腹腔引流管是否有较多血性液体引出等。如果发生出血,要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止血。
吻合口瘘: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发热等症状,一旦怀疑吻合口瘘,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CT、口服亚甲蓝等。对于轻度的吻合口瘘,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对于严重的吻合口瘘,可能需要再次手术进行处理。
肠梗阻: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如果发生肠梗阻,要根据肠梗阻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治疗,如胃肠减压、禁食水、补液等,必要时再次手术。
特殊人群的手术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结肠癌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手术前要更加积极地控制基础疾病,如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血糖控制在适当水平(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7-9mmol/L左右)。手术中要注意操作轻柔,减少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术后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儿童患者:儿童结肠癌相对较少见,但手术治疗原则与成人有一定差异。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时要更加注重保留肠道的功能和外形,尽量减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手术前的肠道准备要更加谨慎,避免过度清洁肠道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术后的护理要特别关注儿童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因为儿童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与成人不同,需要给予更加细心的照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