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梗死需从多方面入手,一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将血压、血糖、血脂分别控制在相应合理范围;二是保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限钠盐和脂肪摄入)、适量运动(每周达一定时长的中等或高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三是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四是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家族史人群、患有心血管疾病人群需根据自身情况加强相应注意事项以预防脑梗死,长期有效预防可降低脑梗死发生风险。
一、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需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应小于140/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及规范服用降压药物来实现血压的平稳控制。例如,研究表明长期有效控制高血压可使脑梗死的发生风险降低30%-40%。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明显升高。要通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以及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适水平,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应小于10.0mmol/L。饮食上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合理分配三餐;运动方面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药物可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等。
3.高血脂: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与脑梗死关系密切。应保持血脂达标,总胆固醇应控制在<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2.6mmol/L,对于有脑梗死高危因素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1.8mmol/L。饮食上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根据病情选用他汀类等调脂药物。
二、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奶制品等。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如每天应摄入400-500g蔬菜和200-300g水果。全谷物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控制血糖。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少于6g,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梗死风险。要减少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品。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主要来自动物脂肪(如肥肉、动物油)和部分植物油脂(如椰子油、棕榈油),反式脂肪常见于油炸食品、烘焙食品等。尽量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等。
2.适量运动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为4-6km/h)、慢跑、游泳等,也可进行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跑等。
运动方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对于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研究显示,长期坚持适量运动可降低20%-30%的脑梗死发生风险。
3.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可通过戒烟门诊、药物辅助等方式帮助戒烟。
限酒:男性饮酒量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酒精摄入量(g)=饮酒量(ml)×酒精含量(%)×0.8。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增加脑梗死风险。
三、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血脂、血糖、血压、心电图等检查项目。对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如早期发现血脂异常、血压异常等情况,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更易发生脑梗死。除了遵循上述一般预防措施外,要特别注意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保持适度运动,避免长时间久坐。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行走、起床等动作缓慢,防止因血压波动过大而引发脑梗死。
2.有家族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脑梗死患者,自身更应加强预防措施。除了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外,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自身健康指标,定期进行相关体检项目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处理。
3.患有心血管疾病人群:如患有冠心病、心房颤动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形成心房内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梗死。这类患者除了要控制基础疾病外,对于心房颤动患者可能需要根据病情服用抗凝药物等进行预防,同时要遵循上述的健康生活方式等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