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和其他因素,病原体感染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病毒(如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真菌(如新型隐球菌)感染;其他因素有颅脑外伤(包括头部严重外伤致颅骨骨折和颅脑手术)和免疫力低下状态(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是儿童和成人急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肺炎链球菌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老年人免疫力衰退等情况,细菌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引发脑膜炎。例如,在一些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中,部分可能会发展为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容易感染,因为该年龄段人群的呼吸道免疫防御功能相对较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人体后,会迅速侵入血液循环,进而到达脑膜,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军营等,容易造成脑膜炎奈瑟菌的传播流行。
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感染5岁以下的儿童。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是主要的致病血清型,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抵抗力较低。该细菌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然后经血流播散至脑膜,引发脑膜炎。随着Hib疫苗的广泛接种,由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发病率已显著降低。
2.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接触到被肠道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病毒可经肠道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到达脑膜,引起脑膜的炎症反应。夏季和秋季是肠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儿童在这一时期感染肠道病毒引发脑膜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可引起散发的病毒性脑膜炎。该病毒可潜伏在人体神经节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发热、劳累等情况,病毒可被激活并沿神经轴突移行至脑膜,导致脑膜炎症。成年人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引发脑膜炎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儿童感染相对较少,但也有发生的可能。
带状疱疹病毒:在极少数情况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可累及脑膜引发脑膜炎。一般是在带状疱疹发病过程中,病毒扩散至脑膜所致,这种情况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3.真菌感染
新型隐球菌: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土壤、鸽粪等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吸入含有新型隐球菌的气溶胶而感染。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感染新型隐球菌后,真菌可经血液循环到达脑膜,引起慢性脑膜炎。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是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高危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
二、其他因素
1.颅脑外伤
当头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颅骨骨折,细菌等病原体可通过破损的颅骨进入脑膜,引起脑膜炎。儿童由于颅骨相对较软,在头部外伤时更容易造成颅骨骨折等情况,从而增加了脑膜炎的发病风险。例如,儿童头部受到撞击后,若出现颅骨骨折,就有可能使外界的病原体进入脑膜引发炎症。
颅脑手术也是一个相关因素,在进行颅脑手术过程中,如果手术操作环境不严格无菌,或者术后护理不当,病原体可能侵入脑膜,导致脑膜炎发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进行颅脑手术后,都需要密切监测是否出现脑膜炎的相关症状,以早期发现并治疗。
2.免疫力低下状态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等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患者,由于体内缺乏正常的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成分,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极低,容易反复发生各种感染,包括脑膜炎。儿童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时,从婴幼儿时期就可能出现反复的脑膜炎发作,需要长期进行免疫支持等治疗。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艾滋病患者由于HIV病毒攻击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中包括各种机会性感染引起的脑膜炎。艾滋病患者发生脑膜炎的病原体种类多样,如新型隐球菌、单纯疱疹病毒等,而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器官移植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来防止器官排斥反应,这些药物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使患者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增加了发生脑膜炎的风险。例如,器官移植术后的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期间,若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需要高度警惕脑膜炎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