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是女性生殖器官中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由病原体感染(包括性传播和内源性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宫腔操作后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引起,有腹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通过病史采集、妇科检查等诊断,用抗生素等治疗,对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育龄、青春期、更年期女性均需注意相关事项。
一、定义与范围
附件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中的输卵管和卵巢发生的炎症,属于盆腔炎性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输卵管和卵巢被统称为附件,所以发生在这两个部位的炎症就称为附件炎。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
性传播感染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感染的女性。例如,淋病奈瑟菌可通过性接触直接感染,病原体侵入后可沿黏膜上行蔓延,引起输卵管、卵巢炎症。
内源性病原体:来自寄居于阴道内的微生物群,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在身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这些病原体可上行感染至附件部位引发炎症。比如,女性在经期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经期性交等,都可能为病原体入侵提供机会,导致内源性病原体感染附件。
2.其他因素
宫腔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由于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病原体可带入宫腔引发感染,进而波及附件。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炎症可通过直接蔓延的方式累及附件。例如,阑尾炎患者如果炎症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炎症可逐渐扩散到右侧的输卵管、卵巢,引起附件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下腹部疼痛是附件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在活动或性交后疼痛往往会加重。例如,行走时、性生活后,下腹部的坠胀、疼痛感觉会更为明显。
阴道分泌物增多: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会增多,质地可能变得黏稠,颜色也可能发生改变,如呈黄色、黄绿色等,还可能伴有异味。
月经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月经紊乱,如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情况。
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
2.体征
腹部压痛:下腹部双侧或单侧有明显的压痛。
反跳痛:部分患者可有反跳痛,这是腹膜炎的表现之一,如果附件炎病情较重,炎症波及腹膜时就会出现反跳痛。
宫颈举痛:妇科检查时,宫颈有举痛,这是附件炎的重要体征之一,因为炎症刺激宫颈周围组织,当移动宫颈时会引起疼痛。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性生活史、近期宫腔操作史等,了解发病的相关诱因。
2.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了解附件区是否有压痛、包块等情况。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会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阴道分泌物检查:可以检测出病原体,如找到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类型。
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体内有炎症存在,可作为炎症活动的指标之一。
4.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发现输卵管、卵巢增大,周围有渗出等情况,有助于辅助诊断附件炎,但有时可能难以与其他疾病鉴别。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附件炎及其并发症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在病情复杂、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时。
五、治疗
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需足量、足疗程用药。例如,对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附件炎,常选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等药物治疗;对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常用阿奇霉素等药物。
2.支持疗法:患者应注意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等方法进行退热。
六、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附件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输卵管粘连、堵塞,进而引起不孕不育。所以育龄女性一旦怀疑患有附件炎,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在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以免加重病情或导致疾病传播给性伴侣。
2.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处于性活跃期,也要注意性卫生,减少性传播感染的风险。如果出现下腹部疼痛等疑似附件炎的症状,应尽早就诊,因为青春期女性的生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炎症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对生殖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身体抵抗力相对下降,发生附件炎时,症状可能不如年轻女性典型,但也要引起重视。需要积极治疗,避免炎症迁延不愈,影响身体健康。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身体的整体状况,如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等,综合进行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