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与感冒在病因、症状表现、病程预后、诊断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不同。过敏性鼻炎由过敏原引起,有遗传倾向,症状有阵发性喷嚏等,可控制但易复发,需病史、体格检查及过敏原检测诊断;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具传染性,症状起病急,病程自限,靠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初步诊断,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方面
过敏性鼻炎:由过敏原引起,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春秋季高发,不同花粉种类在相应季节引发过敏,如春季柳花粉、豚草花粉等)、尘螨(在居家环境中常年存在,尤其在湿度适宜、灰尘较多的地方)、动物毛发皮屑(饲养宠物的家庭中较常见)等。不同个体的过敏原具有特异性,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过敏原后易发病,其发病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若家族中有过敏史,个体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感冒具有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口鼻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在免疫力较低、过度劳累、气温骤变等情况下更容易被病毒侵袭而发病,无明显的遗传倾向性。
二、症状表现方面
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多在晨起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大量清水样鼻涕,间歇或持续,量较多;鼻痒,大多数患者鼻内发痒,花粉症患者可伴眼痒、耳痒、咽痒等;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可为单侧或双侧,间歇性或持续性。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嗅觉减退,多为暂时性,脱离过敏原后可逐渐恢复。症状发作具有季节性或常年性特点,若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在特定季节症状明显,常年性则全年都可发作但症状相对较轻且波动。
感冒: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继而出现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有低热、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全身症状的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可能相对成人全身症状更明显些,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能更突出。感冒的病程具有自限性,通常1周左右可自愈,但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可能病程会延长或引发并发症。
三、病程预后方面
过敏性鼻炎:如果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进行规范的抗过敏等治疗,症状可以得到控制,但容易反复发作。长期的过敏性鼻炎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如影响睡眠、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进而影响学习(对于儿童患者)或工作效率。若不及时治疗或控制不佳,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
感冒:一般病程较短,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经过休息、对症处理后可自行康复。但对于婴幼儿、老年人、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的人群,感冒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等,需要引起重视。
四、诊断方面
过敏性鼻炎: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过敏原检测来诊断。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情况、过敏原接触史等;体格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内有清水样分泌物等;过敏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常见过敏原滴于患者皮肤表面,然后进行点刺,观察皮肤的反应来判断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抗体来明确过敏原。
感冒: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流行病学史来初步诊断,一般结合患者有受凉、接触感冒患者等诱因,出现上述感冒的典型症状即可临床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学检查来明确具体的病毒类型,如通过鼻咽拭子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过敏性鼻炎时,由于表达能力有限,症状观察可能相对困难,家长需留意儿童是否有频繁揉鼻、打喷嚏、流鼻涕等情况,且儿童感冒时更容易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要密切监测体温等情况,感冒后要保证儿童充足休息和合理饮食。对于儿童过敏性鼻炎,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宠物毛发等,在感冒时要注意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老年人:老年人患过敏性鼻炎时,要注意其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要考虑药物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感冒时老年人免疫力相对更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呼吸、体温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且感冒后要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促进身体恢复。
过敏体质人群:过敏体质人群要特别注意远离过敏原,在过敏性鼻炎高发季节或环境中要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感冒时要更加注意休息和增强免疫力,因为过敏体质人群感冒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且更容易因感冒诱发过敏性鼻炎等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