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症状有长期反复咳嗽、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且急性发作期可变为黏液脓性、部分患者有喘息或气急;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药物治疗(用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抗感染药物)、氧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长期低流量吸氧)、康复治疗(呼吸功能锻炼、运动锻炼)。
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1.咳嗽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嗽一般为长期、反复的过程。在疾病早期,咳嗽可能仅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出现,白天咳嗽相对较轻,晚间睡觉前可能有阵咳或排痰。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可终年不愈。例如,一些长期吸烟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年都有咳嗽症状,且早晨起床后咳嗽往往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气管内蓄积了分泌物,起床活动后促进分泌物排出,从而引发咳嗽。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咳嗽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咳嗽力度可能相对较弱;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若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可能会因身体状态改变而有所不同,但基本的长期、反复特点不变。
2.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早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常因炎症加重,痰液变为黏液脓性。例如,急性发作时,患者咳出的痰可能变得浓稠,颜色发黄等。对于有吸烟史的人群,其痰液中可能因烟草刺激而含有更多杂质。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患者,痰液情况可能更复杂,可能含有更多外界吸入的颗粒物等成分。
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咳痰特点也符合一般规律,不过儿童排痰能力较弱,可能需要家长协助排痰等。
3.喘息或气急
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尤其是合并哮喘的患者。早期在劳动时出现气急,随着病情进展,静息时也可出现气急。例如,病情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走路、穿衣等轻微活动后就会感觉气急。不同病史的患者,若既往有哮喘病史且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喘息症状可能更为明显。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本身有所减退,喘息或气急症状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易加重。
二、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1.去除病因
戒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有效减缓病情进展。对于所有吸烟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应劝导其戒烟。例如,研究表明,戒烟后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会有所减轻,肺功能下降的速度也会减慢。
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对于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患者,如工作环境中有大量粉尘、化学烟雾等,应尽可能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的吸入。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若有经常接触有害环境的情况,需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等。
2.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常用的有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可缓解喘息、气急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剂型和剂量选择,优先选择儿童适宜的剂型,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成人剂型。老年患者使用时要考虑其心肺功能情况,可能需要更谨慎的用药监测。
祛痰药:如氨溴索等,可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祛痰药有一定帮助。不同性别患者在使用祛痰药时一般无特殊禁忌,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等。
抗感染药物:当有细菌感染征象时,如咳脓痰、发热等,可使用抗感染药物,如阿莫西林等。但要根据病情合理选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对于儿童患者,抗感染药物的选择需更加谨慎,要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使用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使用抗感染药物时需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3.氧疗
对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长期氧疗。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流量1-2L/min,吸氧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氧疗时需注意吸氧装置的选择和吸氧过程中的安全。例如,老年患者行动不便,需选择便于操作和携带的吸氧装置,且在吸氧过程中要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儿童患者进行氧疗时,要确保吸氧装置的安全性,避免儿童误操作。
4.康复治疗
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缩唇呼吸可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利于肺泡气体排出;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不同年龄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方式和强度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简单的呼吸锻炼引导;老年患者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逐步增加锻炼强度,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例如,喜欢户外活动的患者可选择散步、慢跑等,而身体较为虚弱的患者可先从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