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病原体感染方面病毒如流感病毒等可通过飞沫等传播致呼吸道黏膜损伤炎症,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可释放毒素破坏黏膜引发炎症;环境因素中气候骤降、湿度不适或空气污染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会影响呼吸道健康;机体自身因素里免疫力低下的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易感染,营养不良或肥胖也会增加呼吸道感染风险。
一、病原体感染
1.病毒感染
常见病毒及传播: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较为常见,例如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会在空气中传播,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鼻病毒则常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口鼻黏膜而感染,在人群密集、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更容易传播。不同年龄段人群均易感染,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更易受病毒侵袭,如在流感高发季节,儿童感染流感病毒的概率较高。
病毒致病机制: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后,会在局部细胞内复制,引起细胞的损伤和坏死,导致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出现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后,会侵犯呼吸道上皮细胞,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引发全身的炎症反应,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2.细菌感染
常见细菌及感染途径: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常见的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肺炎链球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健康人吸入含有肺炎链球菌的飞沫后可能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后经血行传播至呼吸道,或者在呼吸道局部定植繁殖引起感染。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例如老年人患肺炎时,肺炎链球菌是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细菌致病机制:细菌侵入呼吸道后,会释放毒素,破坏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引起炎症反应。肺炎链球菌可产生荚膜,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在呼吸道内大量繁殖,导致肺部炎症,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肺炎、肺脓肿等并发症。
二、环境因素
1.气候因素
温度变化:气温骤降时,人体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例如在秋冬季节,气温较低,人们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儿童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在寒冷天气中如果没有做好保暖措施,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湿度因素: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的环境都不利于呼吸道健康。干燥的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其防御功能,容易让病原体侵入;而过于潮湿的环境则有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例如在雨季,空气湿度较大,一些霉菌等微生物容易繁殖,长期处于这样环境中的人群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增加。
2.空气污染
颗粒物污染: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可沉积在呼吸道黏膜上,刺激呼吸道,损伤呼吸道黏膜的纤毛功能,影响呼吸道的自净作用。长期暴露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会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例如在工业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较多,居民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相对高于空气质量较好的地区。儿童由于呼吸道黏膜较娇嫩,更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
有害气体污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降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例如在一些化工厂周边,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较高,长期接触的人群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老年人和儿童等特殊人群在这样的环境中更易受到伤害。
三、机体自身因素
1.免疫力低下
年龄因素: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衰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例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肺炎的概率是年轻人的数倍。
基础疾病影响: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机体的免疫力往往较低,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增加。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受损,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道黏膜存在慢性炎症,气道防御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2.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例如缺乏维生素C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机体的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营养摄入不均衡,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
肥胖因素:肥胖人群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也可能增加。肥胖会导致呼吸道周围脂肪堆积,影响呼吸道的通气功能,同时肥胖可能伴随机体的慢性炎症状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使得肥胖人群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