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囊肿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肠道阴道准备)、手术过程(麻醉、体位、消毒铺巾、腹腔镜操作、缝合)、术后处理(一般、伤口、阴道、饮食、康复护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年轻、基础疾病患者各有不同护理要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患者身体状况和耐受力不同,年轻患者相对恢复可能较快,但也需根据具体生理机能评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等情况,需更全面评估心肺功能等。性别上一般无特殊差异,但需考虑女性特殊生理周期等对手术的影响。生活方式方面,吸烟患者可能影响术后恢复,需劝其戒烟;有长期饮酒史者也需评估对身体的影响。病史方面,要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子宫相关疾病史、既往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药物过敏史会影响术中麻醉等的选择。
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传染病筛查、妇科超声等,妇科超声可明确子宫囊肿的大小、位置等情况。
2.患者准备
肠道准备:一般术前1-2天进流质饮食,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必要时遵医嘱口服导泻剂或清洁灌肠,以减少肠道内粪便,防止术中污染。
阴道准备:术前需进行阴道消毒,一般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阴道擦洗,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二、手术过程
1.麻醉
通常可选择椎管内麻醉(如腰麻、硬膜外麻醉等)或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好、手术时间相对较短的患者,全身麻醉适用于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手术复杂或患者恐惧手术等情况。
2.体位摆放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臀部略超出手术床边缘,双腿置于腿架上,充分暴露外阴、阴道和宫颈部位。
3.消毒铺巾
用碘伏等消毒剂由内向外、由上至下依次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及腹部手术区域,然后铺无菌巾单,建立无菌操作区域。
4.腹腔镜操作
气腹建立:通过脐部或脐下做一个约1cm的切口,插入气腹针,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腹腔内压力维持在12-15mmHg,建立气腹。
置入腹腔镜:通过脐部的切口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直视下,于腹部其他部位(一般选2-3个穿刺点)插入操作器械。
探查盆腔:通过腹腔镜观察子宫、卵巢、输卵管等盆腔器官的情况,明确子宫囊肿的具体情况,包括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处理子宫囊肿:根据子宫囊肿的大小、位置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器械进行处理。如果是较小的囊肿,可使用抓钳等将囊肿提起,用剪刀或电凝刀将其切除;如果囊肿较大,可能需要先将囊肿内容物抽吸部分后再进行切除操作。在切除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如输尿管、膀胱等。
5.缝合创面
囊肿切除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处理,可使用电凝止血或缝合止血等方法。如果创面较小,电凝止血即可;如果创面较大,可能需要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
三、术后处理
1.一般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一般每30分钟-1小时监测一次,平稳后可延长监测间隔时间。
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6小时后可根据患者情况协助其翻身,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
2.伤口护理
观察腹部穿刺伤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如果伤口出现红、肿、热、痛或有异常分泌物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3.阴道护理
注意观察阴道有无出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卫生巾。
4.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如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然后恢复正常饮食。饮食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恢复。
5.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一般术后1-2天可在床边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告知患者术后一个月内避免性生活和盆浴,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心肺功能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弱,术后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要鼓励老年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等辅助排痰措施。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2.年轻患者
年轻患者术后要关注其心理状态,因为子宫囊肿手术可能会对患者的生育等方面有一定影响,要给予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对生育等的影响程度等。同时,要指导其合理安排术后生活,注意休息和营养,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恢复。
3.有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术后要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胰岛素等降糖药物的使用,确保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以促进伤口愈合,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压,术后根据血压情况合理使用降压药物,避免血压波动过大影响手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