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CT表现有柱状、囊状、曲张状扩张等基本特征,CT对其有明确病变部位范围、辅助鉴别诊断的价值,不同人群CT表现有特点,诊断时需注意扫描技术、结合临床病史、动态观察等事项。
一、支气管扩张CT表现的基本特征
1.柱状扩张:CT上可见支气管呈均匀的管径增粗,从肺门向肺外周延伸,直至肺野外带,支气管走行较僵直,呈“双轨征”表现,即增厚的支气管壁及其周围间质组织形成两条平行的高密度线影。这是因为扩张的支气管管壁黏膜下层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增厚,在横断面上表现为支气管管径大于伴行的肺动脉,且两者直径比大于1。
2.囊状扩张:可见多个含气的囊腔,囊腔大小不等,直径可从数毫米至数厘米,囊壁较薄,囊内可含气液平面,囊腔周围肺组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当多个囊状扩张的支气管聚集时,形似“葡萄串”样改变。这是由于支气管壁破坏,扩张的支气管形成囊状结构,气体和分泌物潴留其中。
3.曲张状扩张:支气管管径不均匀,呈粗细不等的串珠状改变,管壁不规则增厚,这是支气管壁的炎症、纤维化导致管壁部分增厚、部分变薄,使支气管形态不规则。
二、CT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价值
1.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CT可以清晰地显示支气管扩张在肺内的具体分布部位,是局限于一个肺叶、肺段,还是累及多个肺叶、肺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时确定切除范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薄层CT扫描(如1-2mm层厚),能够精确地观察到肺内每一个微小的支气管扩张病灶,尤其对于一些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部位(如肺外周、纵隔旁等)的病变也能很好地显示。
2.辅助鉴别诊断:与其他肺部疾病相鉴别,例如与慢性支气管炎相鉴别,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管壁增厚、黏液分泌增多,但一般不会出现支气管的囊状或柱状扩张;与肺囊肿相鉴别,肺囊肿一般为单发或多发的薄壁囊性病变,囊内无液平,而支气管扩张的囊状扩张常伴有支气管与囊腔相通,囊内可见气液平。
三、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人群支气管扩张CT表现的特点
1.儿童人群:儿童支气管扩张多与先天性因素或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先天性支气管扩张在CT上除了有上述支气管扩张的基本表现外,可能还伴有其他先天性肺部发育异常的表现,如支气管软骨发育不良等。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的支气管扩张,CT表现可能与成人相似,但由于儿童的气道相对较细,病变早期可能更容易出现支气管壁的水肿、炎症反应,随着病情进展才逐渐出现典型的支气管扩张改变。在性别上,儿童支气管扩张的CT表现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儿童的基础疾病可能略有不同,如女孩可能相对更容易发生与免疫相关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进而影响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发展。
2.成年人群:成年男性支气管扩张可能与长期吸烟、反复肺部感染(如肺炎、肺结核等遗留病变)有关。长期吸烟的成年男性,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容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从而导致支气管扩张。CT上除了典型的支气管扩张表现外,还可能伴有肺实质的纤维化改变。成年女性支气管扩张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通过血行播散累及肺部)等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可累及呼吸道,导致支气管扩张,CT表现需结合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其他肺部表现综合判断。
3.有基础病史人群:有肺结核病史的人群,在肺结核治愈后可能遗留支气管扩张,CT上可见支气管扩张与肺结核的纤维瘢痕组织相邻,病变部位常伴有肺体积缩小、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等表现。有囊性纤维化病史的人群,在CT上除了支气管扩张外,还可能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汗液电解质异常等相关的肺部表现,如肺内可见弥漫性的支气管扩张、黏液嵌塞等。
四、支气管扩张CT诊断的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扫描技术要求:为了准确诊断支气管扩张,CT扫描通常采用高分辨率CT(HRCT)技术,层厚一般为1-2mm,螺距要小,以保证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扫描范围要包括可疑病变的全部肺组织,对于怀疑多肺叶病变的患者,需进行全肺扫描。
2.结合临床病史:CT诊断支气管扩张时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如患者的症状(慢性咳嗽、咳痰、咯血等)、既往病史(是否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病史等),因为不同的临床背景下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和CT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临床病史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CT图像,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3.动态观察:对于一些病情可能变化的患者,需要进行动态CT观察。例如,对于病情不稳定、症状有变化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定期复查CT可以了解病变的进展情况,如支气管扩张的范围是否扩大、是否出现新的病灶等,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