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肺功能、胸部影像及过敏原检测等。临床表现具反复发作性,有喘息等症状;肺功能检查发作期有气流受限表现,缓解期可恢复或异常;胸部X线或CT发作期有相应表现;过敏原检测分体内外试验;诊断标准包括典型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运动性哮喘等,特殊人群诊断需考虑其特点。
一、临床表现特点
1.反复发作性:哮喘症状通常呈反复发作,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人群发作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玩耍等活动后诱发喘息等症状加重,成人则可能在接触特定过敏原后迅速出现症状。
2.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有些青少年及成人哮喘患者,症状以发作性咳嗽为唯一症状,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有些儿童哮喘则表现为运动后出现胸闷、咳嗽和喘息,即运动性哮喘。
二、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
发作期: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一秒率(FEV/FVC%)、呼气峰流速(PEF)均下降。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FVC较用药前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气流受限,有助于确诊哮喘。不同年龄儿童的肺功能正常预计值有相应标准,可据此判断儿童患者是否存在气流受限及可逆性。
缓解期:通气功能检查可逐渐恢复正常或表现为FEV/FVC轻度降低,但仍可能高于正常人群中哮喘缓解期的异常水平。
2.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反应性。吸入激发剂后,FEV下降≥20%,判断为激发试验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多见于哮喘患者,但也可见于其他导致气道狭窄的疾病,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3.支气管舒张试验:通过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测定气道的可逆性改变。如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符合哮喘气流受限可逆性的特点。
三、胸部X线或CT检查
1.发作期: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合并感染时,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性浸润阴影等。胸部CT对于一些不典型哮喘或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时可能有帮助,例如能更清晰地观察气道黏膜情况等,但一般不作为哮喘诊断的常规检查。
2.缓解期:多数患者胸部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四、过敏原检测
1.体内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是常用的体内过敏原检测方法,用标准化过敏原浸液进行皮肤点刺,如患者对某种过敏原过敏,则在点刺部位出现风团和红晕等阳性反应。不同年龄儿童皮肤点刺试验的操作及判读有相应规范,需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评估。该试验有助于明确患者的过敏原,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及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等,但结果可能受药物(如抗组胺药等)影响,需在停药后进行。
皮内试验:敏感性高于皮肤点刺试验,但因可能出现较严重的全身反应,临床应用较少。
2.体外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用于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水平,对确定过敏原有一定帮助,尤其适用于皮肤点刺试验结果难以判读或患者因皮肤病变等不适合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的情况。
五、诊断标准(综合临床特点、肺功能等)
1.典型哮喘的诊断: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同时具备肺功能检查中至少一项通气功能阳性结果(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FEV/FVC降低);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即可诊断为哮喘。
2.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咳嗽持续>8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运动、遇冷空气或嗅到特殊气味后加重,痰少,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FEV/FVC<70%;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可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3.运动性哮喘的诊断:运动后出现胸闷、咳嗽和喘息等症状,运动激发试验阳性(运动后FEV下降≥10%),可诊断为运动性哮喘。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哮喘的诊断需结合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病史等综合判断,儿童的症状表达可能不如成人准确,医生需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过敏史等;老年哮喘患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全面地进行肺功能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要考虑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对哮喘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等因素对哮喘表现和诊断的影响,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