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支气管哮喘需从避免接触过敏原、规律生活与适度运动、注意空气质量、预防呼吸道感染几方面入手。避免接触室内外过敏原,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有氧运动,保持室内外空气质量,勤洗手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1.室内过敏原
对于有支气管哮喘的人群,室内尘螨是常见过敏原。应定期清洁卧室,使用防螨床罩、被套,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清洗床单、被套等织物,因为尘螨在55℃以上环境难以存活。室内湿度保持在50%以下,可抑制尘螨生长。宠物皮屑也是过敏原,有宠物过敏史的哮喘患者应避免饲养宠物,若已饲养,应让宠物远离卧室等经常活动区域。
对于儿童哮喘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儿童与宠物的接触情况,避免儿童在宠物活动频繁的区域长时间停留,减少宠物皮屑接触机会。
2.室外过敏原
花粉是常见室外过敏原,在花粉传播季节,尤其是风媒花粉传播旺盛时,如春季和秋季,哮喘患者应减少外出,若必须外出,应佩戴口罩。了解当地花粉传播高峰时间和花粉浓度预报,提前做好防护。对于有草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草花粉季节应避免去草地等花粉较多的地方。
霉菌也是室外常见过敏原,应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避免潮湿角落滋生霉菌,如定期清理卫生间、厨房的积水,通风换气。
二、规律生活与适度运动
1.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睡眠对预防支气管哮喘很重要。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儿童和青少年睡眠时间应相应延长,儿童10-14岁需9-12小时睡眠,婴幼儿需12-16小时睡眠。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稳定呼吸道状态,降低哮喘发作风险。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规律作息的具体要求不同。儿童需养成固定的睡眠时间表,白天可适当安排小憩,但避免过度午睡影响夜间睡眠。成年人应避免熬夜,保持每天相同的上床和起床时间。
2.适度运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利于改善肺功能,降低哮喘发作风险。适合哮喘患者的运动有游泳、快走、慢跑等。游泳是很好的有氧运动,水的浮力可减轻身体关节负担,且在水中呼吸湿润空气,对呼吸道刺激较小。快走和慢跑时要注意运动强度,以运动时能正常对话但稍感气喘为宜。运动前应做好热身,运动后进行放松活动。
对于儿童哮喘患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身体反应,若出现气喘、咳嗽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老年人哮喘患者运动时要选择平坦、空气清新的场所,避免在寒冷、空气污染严重时运动。
三、注意空气质量
1.室内空气质量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15-30分钟,可降低室内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浓度。使用空气净化器也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方法,选择具有高效过滤功能的空气净化器,能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花粉、烟雾等污染物。避免在室内吸烟,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都可能诱发哮喘发作,对于有哮喘患者的家庭,要严格做到室内无烟。
对于儿童哮喘患者家庭,更要重视室内空气质量,选择安全、无刺激性气味的家居用品,定期清洁室内环境,减少室内过敏原和污染物积累。
2.室外空气质量
关注室外空气质量指数(AQI),当AQI较高时,如AQI大于100,哮喘患者应减少外出活动。若必须外出,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口罩,如N95口罩,能有效过滤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和污染物。在雾霾天气,尽量待在室内,减少室外暴露时间。对于职业性哮喘患者,要根据工作环境空气质量情况,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如在粉尘、化学物质等职业环境中,严格按照职业防护要求佩戴防护装备。
四、预防呼吸道感染
1.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简单有效方法。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至少揉搓20秒,可有效清除手上的病原体。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情况下,务必及时洗手。对于儿童哮喘患者,家长要教导并监督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确保手部清洁。
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等部位,因为手上的病原体可通过这些部位进入人体引发呼吸道感染。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避免其用手抓挠面部,减少感染机会。
2.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对预防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哮喘发作有重要作用。流感疫苗可每年接种,尤其是哮喘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能降低因流感病毒感染引发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肺炎球菌疫苗适合2岁以上儿童、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哮喘)的人群接种,接种后可降低肺炎球菌感染的几率,从而减少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哮喘发作诱因。
对于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疫苗接种的具体建议不同。儿童哮喘患者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相关疫苗,成年人哮喘患者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生建议选择是否接种疫苗。在流感流行季节前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在肺炎高发季节前考虑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