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可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进行应对,预防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和定期筛查(依年龄和高危因素确定筛查年龄及方法);治疗有手术治疗(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和综合治疗(化疗、放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和儿童在防治上有各自注意事项,老年人预防要注意饮食运动和筛查准备,治疗要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儿童预防要培养健康习惯,治疗要考虑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支持。
一、大肠癌的预防
(一)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稀释肠道内致癌物质的浓度,加快粪便在肠道内的运转时间,减少肠道黏膜与致癌物质的接触时间。例如,每天保证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控制红肉和加工肉摄入:红肉(如牛肉、猪肉、羊肉)和加工肉(如香肠、火腿等)的过量摄入与大肠癌发生相关。应减少红肉的每日摄入量,加工肉最好尽量不吃。
2.适度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减少肠道内有害物质的停留时间。例如,每天快走30分钟以上,坚持下来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降低大肠癌风险。
3.戒烟限酒
吸烟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戒烟可降低患病风险。过量饮酒也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几率,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量不超过2杯(1杯约14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杯。
(二)定期筛查
1.年龄因素
一般人群从50岁开始进行大肠癌筛查,对于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筛查年龄可提前至40岁。例如,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由于遗传易感性较高,需要更早开始筛查。
2.筛查方法
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检测粪便中是否有微量出血,是大肠癌筛查的常用初筛方法。如果粪便隐血试验阳性,需要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最准确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发现可疑病变时还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一般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可能需要缩短筛查间隔。
二、大肠癌的治疗
(一)手术治疗
1.根治性手术
根据大肠癌的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例如,右半结肠癌通常采用右半结肠切除术,切除包括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和区域淋巴结等;左半结肠癌多采用左半结肠切除术,切除部分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相应的肠系膜和淋巴结。手术的目的是完整切除肿瘤及其周围可能受侵犯的组织和区域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2.姑息性手术
对于晚期大肠癌出现肠梗阻、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采用姑息性手术,如结肠造口术等,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无法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
(二)综合治疗
1.化疗
常用于大肠癌的辅助治疗和晚期大肠癌的治疗。辅助化疗可以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对于II期和III期大肠癌患者,术后通常需要进行辅助化疗。晚期大肠癌患者可通过化疗控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
2.放疗
对于局部晚期大肠癌患者,可采用术前或术后放疗,术前放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三、特殊人群大肠癌防治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1.预防方面
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在饮食上更要注意易消化、富含营养且高纤维的食物摄入。同时,由于老年人行动相对不便,运动可能较少,需要家人协助鼓励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等。在筛查方面,老年人应按照一般人群的筛查年龄进行定期筛查,且由于老年人可能对肠镜检查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在进行肠镜检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医生也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准备方案。
2.治疗方面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手术和放化疗等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较差,更容易出现并发症。例如,在化疗时,要更关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儿童
1.预防方面
儿童时期的生活方式对未来健康影响较大,但儿童大肠癌相对罕见。不过,也应注意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由于儿童大肠癌家族史相对较少,但其发病可能与一些遗传综合征等有关,如有相关遗传综合征家族史的儿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特殊的监测和预防。
2.治疗方面
儿童大肠癌的治疗需要特别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手术时要尽量保留正常的肠道功能和生长发育所需的组织。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体表面积等进行计算,避免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注重儿童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支持,因为儿童在面对疾病和治疗时心理更容易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