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咽黏膜等的慢性炎症,发病部位在咽部,由多种因素引起,有相应临床表现,通过体格检查等确诊,以去除病因和局部治疗为原则,儿童、老年人、女性、男性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等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部位在气管和支气管,由多种病因致气道炎症损伤,有相应临床表现,通过血常规等检查确诊,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有不同治疗方法,不同人群也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慢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部位主要在咽部,包括鼻咽、口咽和喉咽等部位。多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各种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长期张口呼吸、粉尘、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引起。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部位主要在气管和支气管。主要病因是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等,反复的气道炎症损伤是其发病的关键。
二、临床表现
慢性咽炎:主要症状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常有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清晨刷牙时易出现刺激性干咳伴恶心。症状可因受凉、疲劳、多言等因素诱发加重。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咳嗽一般晨间明显,白天较轻,晚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喘息或气急明显者可见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或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喘息,可伴哮鸣音。病情缓慢进展,可伴有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方式,例如活动耐力下降等。
三、检查方法
慢性咽炎:
体格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呈暗红色,咽后壁常有散在的慢性充血性淋巴滤泡,可有咽侧索增生。
电子鼻咽镜或喉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咽部黏膜的详细情况,如有无黏膜糜烂、新生物等。
慢性支气管炎:
血常规检查: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缓解期多无明显变化。
痰液检查:急性发作期痰液外观多呈脓性,涂片检查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肺功能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下降,最大通气量减少等。胸部X线或CT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时,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四、治疗原则
慢性咽炎:
去除病因:戒烟酒,积极治疗鼻和鼻咽部慢性炎症,纠正便秘和消化不良,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刺激。
局部治疗:常用复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2%硼酸液含漱。含服喉片,如碘喉片、薄荷喉片等。还可选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加重期治疗: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镇咳、祛痰,可选用氨溴索、溴己新等药物;平喘,可选用氨茶碱、沙丁胺醇等药物。
缓解期治疗: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加强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提高机体抵抗力。
五、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
慢性咽炎:儿童慢性咽炎相对较少见,多与上呼吸道反复感染、鼻腔分泌物后流刺激等有关。需注意避免儿童长期张口呼吸,积极治疗鼻腔疾病。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咽部不适的表现,如是否频繁清嗓等。
慢性支气管炎:儿童慢性支气管炎较为少见,多由感染等因素引起。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的选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镇咳祛痰药物,以儿童舒适度为标准,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
老年人:
慢性咽炎:老年人慢性咽炎可能与全身抵抗力下降、咽部黏膜退行性变等有关。治疗时需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局部治疗时注意药物对口腔黏膜的刺激等问题。
慢性支气管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往往较重,易反复急性发作,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抗生素的使用需谨慎,避免滥用,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呼吸功能变化,加强呼吸康复训练等。
女性:
慢性咽炎:女性慢性咽炎的发病可能与内分泌变化等有一定关系,如经期前后咽部不适可能会有变化。治疗时需考虑女性特殊时期的身体状况。
慢性支气管炎:女性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与男性无明显差异,但在治疗时需考虑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因为疾病可能会影响其生活质量,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男性:
慢性咽炎:男性慢性咽炎患者多与吸烟、职业因素等有关,治疗时需强调戒烟等生活方式的改变。
慢性支气管炎:男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吸烟人群占比较大,治疗时需着重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帮助男性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