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肺气肿是局限于一侧肺部的肺气肿病变,病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等,诊断靠胸部X线、CT等,治疗有保守和手术,预后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是否有并发症等因素影响,需综合采取合适措施改善预后。
病因方面
先天性因素:部分患儿可能存在先天性肺发育异常相关因素,比如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等,导致一侧肺的通气等功能出现问题,进而引发肺气肿。在儿童群体中,先天性因素导致单侧肺气肿的情况并不少见,可能与胚胎发育时期的一些异常有关,不同性别在先天性单侧肺气肿的发病上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后天性因素:
气道阻塞:成人中常见因气道内的异物、肿瘤等导致一侧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部分阻塞,使得气体进入一侧肺内容易,排出困难,长期如此就会引起该侧肺气肿。例如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刺激气道,容易引发气道炎症、狭窄等,增加气道阻塞风险,进而可能导致单侧肺气肿。
感染因素:严重的肺部感染,如反复的肺部化脓性感染等,可能破坏一侧肺组织的结构,影响气体交换和肺的正常功能,从而诱发单侧肺气肿。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工作的人,接触有害颗粒等机会多,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进而增加单侧肺气肿的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轻度单侧肺气肿时,可能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静息状态下也可能有呼吸困难表现。儿童患者若存在单侧肺气肿,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活动耐力,比如比同龄儿童更容易疲劳、运动能力下降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更侧重于活动时的气促等表现,而成人可能更易察觉静息时的呼吸不适。
咳嗽、咳痰:部分患者会有咳嗽、咳痰症状,若合并感染,咳痰可能会增多,且痰液性质可能改变,如出现脓性痰等。对于有长期吸烟史的单侧肺气肿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往往更为明显,因为吸烟对气道的刺激会加重气道的炎症反应,导致分泌物增多。
胸痛: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多为隐痛或胀痛,当肺气肿导致肺大疱形成并破裂时,可能会出现突发的剧烈胸痛,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加重等表现。
体征表现:
胸部体征:单侧肺气肿患者患侧胸廓可能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等。儿童检查时需更细致,因为儿童胸廓等组织相对较柔软,可能体征表现不如成人典型,但仍可通过专业检查发现患侧胸廓活动度等异常。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以看到一侧肺野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纵隔向对侧移位等表现。通过胸部X线初步筛查单侧肺气肿,能发现一侧肺的大体病变情况,但对于一些早期或病变不典型的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胸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单侧肺内的病变情况,如肺气肿的范围、是否存在肺大疱等结构异常,对于诊断单侧肺气肿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胸部CT都能提供更精准的影像学信息来明确单侧肺气肿的诊断。
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气道异物导致的单侧肺气肿,需尽快取出异物;如果是感染因素引起,要积极控制感染,根据感染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等。对于儿童患者,在控制感染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优先考虑对儿童影响小的治疗方式。
对症支持: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改善缺氧状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吸氧的方式和浓度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吸氧要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确保安全和有效吸氧。
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单侧肺气肿病变较严重,影响肺功能,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等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比如病变范围较大,导致严重的肺功能障碍,或者合并有反复的气胸等并发症时。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肺减容术等,通过手术去除病变的肺组织,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手术对于儿童患者来说风险相对更高,需要更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要充分评估儿童的身体耐受情况等。
预后情况
影响预后的因素:
病情严重程度:单侧肺气肿发现时的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病变范围小、发现早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病变范围大、已经出现严重肺功能障碍的患者预后可能较差。
治疗时机:及时有效的治疗能改善预后,比如早期发现单侧肺气肿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预后相对理想。儿童患者由于自身修复等能力与成人有差异,及时治疗对于儿童单侧肺气肿的预后尤为重要,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是否有并发症:如果单侧肺气肿合并有严重并发症,如反复的气胸、肺部严重感染等,会明显影响预后,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总之,单侧肺气肿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肺部疾病,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以及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病情和治疗的影响,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