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盆腔痛(周期性下腹痛、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性交不适,以及肠道、泌尿系统等特殊部位异位的相应症状,育龄女性出现相关异常表现需警惕该病症。
一、疼痛症状
1.盆腔痛
周期性下腹痛:这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常见的症状,多随月经周期发作,疼痛程度不一。从月经前1-2天开始出现,月经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持续至整个经期。其发生机制与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月经周期中出现周期性出血,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炎性反应有关。对于育龄女性,尤其是有月经周期的女性,若出现这种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下腹痛,需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
慢性盆腔痛: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非经期的慢性盆腔疼痛,可持续存在,在性生活、劳累等情况下可能加重。这种疼痛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尤其对于长期处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育龄女性,慢性盆腔痛会进一步干扰其正常生活。
2.痛经
原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一些原本没有痛经或痛经较轻的女性,在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后,痛经会逐渐加重。疼痛程度可能从轻微不适发展到难以忍受,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种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在青春期女性中也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和月经周期的延续,症状可能逐渐明显。
疼痛部位与放射:疼痛部位多位于下腹部、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肛门、大腿等部位。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女性,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的周期性疼痛,且有向其他部位放射的情况,要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因为青春期女性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内分泌等情况的变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表现相关。
二、月经异常
1.经量增多
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影响子宫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子宫肌层收缩异常等情况,从而引起经量增多。对于育龄女性,若发现自己的月经量较之前明显增多,经期延长,需要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性。例如,原本经期3-5天,经量中等,现在经期延长至7-8天,经量明显多于以往,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排查。
对生育年龄女性的影响:经量增多可能导致患者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有生育计划的育龄女性,长期经量增多可能会影响受孕,因为贫血等情况可能不利于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维持。
2.经期延长
月经持续时间超过正常范围:正常月经经期一般为3-7天,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能出现经期延长,超过7天甚至更长时间。这种情况在育龄女性中较为常见,可能与异位内膜组织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和内膜修复有关。比如,月经来潮后,子宫的收缩不能有效地使血管闭合,导致经期延长。
与月经周期的关系:经期延长往往与月经周期的其他症状如痛经等同时存在,进一步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对于处于生育年龄、月经周期规律但经期逐渐延长的女性,应及时就医检查。
三、不孕
1.受孕几率降低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发生率较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影响盆腔内的环境,如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蠕动异常、卵巢功能改变等,从而降低女性的受孕几率。据相关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不孕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女性。对于有生育需求的育龄夫妇,若在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较长时间(一般指1年以上)未能受孕,且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症状,应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可能。
不同年龄段的影响差异:对于年轻的育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可能会对其生育计划产生较大影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接近35岁以后,生育能力本身逐渐下降,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和棘手。
四、性交不适
1.性生活时疼痛
深部性交痛: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位于盆腔深部、子宫直肠陷凹等部位时,性生活时由于阴茎的冲击和摩擦,可引起深部性交疼痛。这种疼痛在月经前期可能会加重。对于有性生活的育龄女性,若出现性生活时的深部疼痛,且排除了其他妇科炎症等常见原因,应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性交不适会严重影响夫妻之间的性生活质量,进而可能影响夫妻关系和心理健康。对于处于育龄期、有正常性生活的女性,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五、其他特殊部位异位的症状
1.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
肠道症状:若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到肠道,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有时还可能出现周期性便血。例如,在月经周期时,肠道的异位内膜组织出血,刺激肠道引起相应的症状。对于有肠道症状且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女性,要考虑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尤其是长期有月经相关肠道不适的女性。
2.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
泌尿系统症状:当异位病灶侵犯泌尿系统时,可出现周期性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等症状。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泌尿系统的相应部位,随着月经周期出现出血等反应,刺激泌尿系统导致症状出现。对于有泌尿系统症状且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女性,也需要排查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