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的诊断需综合病史采集(包括月经史、生育史、既往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全身及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激素水平测定、妊娠试验)、影像学检查(超声、垂体MRI)及其他检查(宫腔镜、腹腔镜),通过多方面信息全面系统评估明确原因以针对性处理,不同相关因素影响诊断过程结果。
一、病史采集
1.月经史
详细询问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持续时间、经量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初潮时间有差异,正常初潮年龄一般在12-16岁,若小于12岁或大于16岁需进一步评估。对于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是否规律,比如是28-30天左右的规律周期,还是有延长或缩短等异常情况;经期持续时间正常多为3-7天,经量正常多为20-60ml,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提示异常。
记录闭经的时间,是原发性闭经(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但月经还未来潮)还是继发性闭经(曾有正常月经,而后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
2.生育史
询问是否有妊娠、分娩史,有无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史。多次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粘连,进而引起闭经。例如有过人工流产术后闭经的情况,需考虑宫腔粘连可能。
了解是否有产后大出血史,产后大出血可能导致垂体缺血坏死,引起席汉综合征,进而出现闭经等一系列垂体功能减退表现。
3.既往史
询问是否有内分泌疾病史,如甲状腺疾病(甲亢或甲减)、肾上腺疾病等。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月经紊乱甚至闭经。例如甲减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稀发、闭经等情况。
有无慢性疾病,如结核病等。盆腔结核可引起子宫内膜结核,破坏子宫内膜,导致闭经。
既往是否有使用某些药物史,如长期服用避孕药等,避孕药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引起闭经。
4.家族史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类似闭经情况的成员,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闭经,如Turner综合征等,其有家族遗传倾向。
二、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一般生命体征。身高体重异常可能与内分泌疾病相关,如Turner综合征患者身高较矮。
检查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包括乳房发育情况、阴毛和腋毛分布等。第二性征发育不良可能提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如原发性闭经患者第二性征不发育多考虑性腺发育异常等情况。
2.妇科检查
检查外阴发育情况,有无畸形等。
检查阴道、宫颈情况,观察有无先天发育异常。
检查子宫大小、形态,有无先天发育异常或器质性病变。例如先天性无子宫或幼稚子宫可导致原发性闭经。
检查附件情况,有无肿块等异常。
三、实验室检查
1.激素水平测定
性激素六项
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孕酮(P)、睾酮(T)、催乳素(PRL)。通过测定性激素六项可了解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状态。例如FSH和LH升高,E降低,提示卵巢功能减退;PRL升高可能是垂体催乳素瘤等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可导致闭经。
对于育龄期女性,还可通过测定性激素水平来判断月经周期的阶段,如在月经周期第2-4天测定基础FSH和LH水平,若FSH>10I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
包括甲状腺素(T)、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影响月经,如甲减时TSH升高,T、T降低,可导致月经紊乱甚至闭经。
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关指标
如皮质醇等。肾上腺疾病可影响激素分泌,导致闭经,例如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等可引起雄激素增多,出现闭经、多毛等男性化表现。
2.妊娠试验
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闭经首先需排除妊娠,可通过尿妊娠试验或血hCG测定来明确是否怀孕。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盆腔超声
可观察子宫和卵巢的形态、大小、结构等。了解子宫大小、内膜厚度等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有变化,一般月经来潮前内膜较厚,约10mm左右。若子宫内膜薄,可能提示内分泌异常或宫腔粘连等情况。
观察卵巢大小、卵泡数量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双侧卵巢卵泡数≥12个,直径2-9mm。
2.垂体MRI
当PRL升高明显时,需进行垂体MRI检查,以排除垂体催乳素瘤等垂体病变。垂体催乳素瘤可导致PRL异常升高,引起闭经、泌乳等表现。
五、其他检查
1.宫腔镜检查
对于怀疑宫腔粘连的患者,宫腔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有无粘连及其部位、范围等。
2.腹腔镜检查
对于原发性闭经患者,怀疑有性腺发育异常等情况时,可考虑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性腺形态、大小等,必要时取活检明确诊断。
总之,闭经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来明确闭经的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不同年龄、性别、生育史、既往史等因素都会影响闭经的诊断过程和结果,在诊断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