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喷流感疫苗经鼻腔喷雾接种,诱导局部黏膜免疫,局部免疫为主、全身免疫相对弱,适用3-17岁儿童等,常见不良反应轻;针剂流感疫苗肌内注射,诱导全身免疫,适用各年龄段无禁忌证人群,儿童注射可能不适,常见不良反应轻;鼻喷流感疫苗在儿童中部分研究显示保护效力与针剂相当,针剂对多数人群保护效果经验证较好,老人接种可降重症等风险,需综合考虑接种者多方面因素选择。
一、接种途径与免疫应答
鼻喷流感疫苗
接种途径为鼻腔喷雾,它主要是诱导局部黏膜免疫应答。研究表明,对于儿童等人群,鼻喷流感疫苗能在鼻腔黏膜表面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从而在呼吸道局部形成第一道免疫防线,阻止流感病毒的黏附与侵入。例如,有研究发现,在儿童群体中,鼻喷流感疫苗接种后,鼻腔黏膜中的sIgA水平明显升高,对流感病毒的局部防御能力增强。
其免疫应答特点是局部免疫为主,对于经常接触外界环境,鼻腔黏膜是流感病毒首先侵袭部位的人群,有一定优势。但全身免疫应答相对针剂流感疫苗可能较弱。
针剂流感疫苗
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主要诱导全身免疫应答。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包括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等,这些抗体可以在全身循环,当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能迅速发挥作用,中和病毒。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针剂流感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阳转率较高,能有效地提供全身水平的保护。比如,在成人疫苗接种研究中,针剂流感疫苗接种后,90%以上的受种者血清中可检测到保护性抗体。
二、适用人群差异
鼻喷流感疫苗
儿童群体:3-17岁人群可接种鼻喷流感疫苗。对于低龄儿童来说,鼻喷的方式相对容易接受,减少了注射带来的疼痛等不适。而且儿童呼吸道黏膜免疫发育尚不完善,鼻喷流感疫苗诱导的局部黏膜免疫可能更契合儿童呼吸道防御的生理特点。不过,对于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等特殊儿童情况,需要谨慎评估,因为虽然鼻喷流感疫苗相对针剂更具舒适性,但仍需根据儿童具体健康状况判断是否适合。
特定生活方式人群:对于经常处于人群密集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集体环境的儿童和青少年,鼻喷流感疫苗通过局部黏膜免疫,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集体环境中流感病毒的传播风险。但如果儿童本身有严重的过敏史,尤其是对疫苗成分过敏,则不适合接种。
针剂流感疫苗
各年龄段人群:适用于所有愿意接种且无禁忌证的人群,包括老人、孕妇、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对于一些不适合鼻喷流感疫苗接种途径的人群,如不能配合鼻腔喷雾操作的幼儿(年龄过小可能无法有效配合鼻喷操作)、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等情况,针剂流感疫苗是更合适的选择。例如,孕妇由于身体状况特殊,接种针剂流感疫苗相对更安全可靠,能为孕妇和胎儿提供全身免疫保护,降低孕期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及相关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可能。但针剂流感疫苗对于儿童来说,注射时的疼痛可能会引起儿童的恐惧和不适。
三、不良反应情况
鼻喷流感疫苗
常见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主要包括鼻腔局部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一般为轻度至中度,多数在短时间内可自行缓解。例如,一项针对儿童鼻喷流感疫苗接种后的观察研究显示,约10%-15%的受种儿童会出现轻度鼻塞症状,持续时间多在1-2天。但也有极个别情况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等,但发生率极低。
针剂流感疫苗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一般1-3天可自行消退。全身反应可能有低热、乏力等,通常也是轻度且短期的。不过,对于一些特殊个体,如对疫苗中某些成分高度敏感的人群,可能会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虽然发生率极低,但需要密切关注。例如,有极少数人在接种针剂流感疫苗后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所以接种后需要在现场观察一段时间。
四、保护效果比较
鼻喷流感疫苗
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对于同一年度的流感病毒流行株,鼻喷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在不同人群中有差异。在儿童群体中,部分研究显示其对相关流感病毒的保护效力与针剂流感疫苗相当甚至略高。例如,某研究对儿童接种鼻喷和针剂流感疫苗后进行跟踪,发现对于特定亚型流感病毒的保护率,鼻喷流感疫苗可达60%-70%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保护效果会受到流感病毒流行株变异等因素的影响。
针剂流感疫苗
总体来说,针剂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对于大多数人群能提供较好的全身保护。在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中,针剂流感疫苗对流感相关疾病的预防保护效果一般在50%-70%左右。对于老年人等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的人群,接种针剂流感疫苗后,能显著降低患流感后发生重症、住院及死亡的风险。比如,老年人群接种针剂流感疫苗后,流感相关住院率可降低50%-70%。
综上所述,鼻喷流感疫苗和针剂流感疫苗各有特点,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接种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是适合鼻喷接种途径且符合其适用人群的个体,鼻喷流感疫苗的局部黏膜免疫优势可能更具意义;而对于一些不适合鼻喷接种或需要更强全身免疫保护的人群,针剂流感疫苗则是更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