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性精神障碍是癫痫常见并发症,有发作性症状(如精神运动性发作、感知觉障碍)和发作间期症状(如人格改变、智能障碍),发病与脑部病变基础、神经递质变化相关,诊断需依据癫痫病史、精神检查及辅助检查,特殊人群中儿童、女性、老年患者有各自特点需特殊关注与处理。
临床表现的相关方面
发作性症状:
精神运动性发作:较为常见,多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可出现各种异常行为,如无目的的奔跑、冲动行为、自动症等,发作时患者意识模糊,对周围环境接触不良,事后不能回忆。例如,患者可能在发作时突然离开当前所处环境,进行一些无意义的动作,像不停地整理衣物、来回踱步等。
感知觉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感知觉方面的异常,如错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感知为与实际不符的形象,如将物体看成比实际更大或更小;还有可能出现幻觉,常见的有幻听、幻视等,幻听可能表现为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幻视则可能看到不存在的景象。
发作间期症状:
人格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人格改变,表现为性格变得固执、自私、易激惹等,患者的行为方式、价值观等与患病前有明显不同。例如,原本性格温和的人可能变得容易与人争吵,对他人缺乏理解和宽容。
智能障碍:长期频繁发作的癫痫患者可能出现智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理解判断力变差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儿童患者如果癫痫频繁发作,对智能发育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儿童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异常放电对大脑神经细胞的损伤可能干扰正常的智力发育进程。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脑部病变基础:癫痫的发生往往与脑部存在结构性或功能性病变有关,如脑肿瘤、脑外伤、脑血管畸形等,这些病变导致脑部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异常放电。而精神障碍的出现与异常放电的部位、频率等密切相关,不同部位的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会影响相应脑区的功能,进而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例如,颞叶是与癫痫性精神障碍关系较为密切的脑区,颞叶癫痫患者更容易出现精神方面的症状。
神经递质变化:癫痫发作过程中涉及多种神经递质的变化,如γ-氨基丁酸、谷氨酸、多巴胺等。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含量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引发癫痫发作;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改变可能与癫痫患者出现的情感、行为等精神方面的异常有关。例如,多巴胺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动机行为,从而在癫痫性精神障碍中起到一定作用。
诊断相关要点
癫痫病史:详细询问患者的癫痫发作病史是诊断癫痫性精神障碍的重要基础,包括癫痫发作的类型、发作频率、发作的具体表现以及起病年龄等。例如,了解患者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癫痫发作,最初的发作症状是什么,随着时间推移发作症状有哪些变化等。
精神检查:通过精神检查来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包括意识状态、认知功能、情感状态、意志行为等方面。例如,检查患者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记忆力是否正常,情绪是否稳定,有无异常的行为表现等。
辅助检查:脑电图检查是诊断癫痫的重要辅助手段,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往往会出现特征性的癫痫样放电波型,如棘波、棘慢波综合等。此外,头颅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有助于发现脑部是否存在引起癫痫的结构性病变,如肿瘤、脑萎缩等,这些检查对于明确癫痫性精神障碍的病因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癫痫患者出现癫痫性精神障碍时需要特别关注。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癫痫发作和精神障碍可能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和心理的正常发育。一方面,癫痫频繁发作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导致智能、情感等多方面的发育迟缓;另一方面,精神障碍可能使儿童在学校、社交等方面面临困难,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对于儿童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尽早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控制癫痫发作、改善精神症状以及进行康复训练等,同时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支持,如在教育方面根据其智力和认知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安排等。
女性患者:女性癫痫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癫痫发作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在月经前期、月经期等阶段,体内激素波动可能影响癫痫的发作,进而影响癫痫性精神障碍的表现。此外,女性患者在妊娠、哺乳期等特殊时期,药物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一些抗癫痫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女性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在这些特殊时期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既要控制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又要最大程度地保障自身和胎儿、婴儿的健康。
老年患者:老年癫痫患者出现癫痫性精神障碍时,需要考虑其身体机能衰退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老年患者的脑部功能逐渐退化,癫痫发作可能加重脑功能的损害,从而导致更明显的精神障碍表现。同时,老年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时,药物的代谢和不良反应可能与年轻人不同,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药物和调整剂量。在护理方面,要注意预防老年患者因精神障碍出现跌倒、误吸等意外情况,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