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肿瘤最常见的症状

来源:民福康

大肠肿瘤相关的一些症状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影响)、大便性状改变(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影响)、腹痛(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影响)、腹部肿块(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影响)、贫血(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影响)。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能出现,但老年人相对更需关注,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肠道功能可能发生变化,本身就可能存在排便习惯的生理性改变,所以当出现异常改变时更应警惕。比如老年人大便习惯从每天1次变为2-3天1次且大便性状改变时,需高度重视。

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肠道蠕动可能减慢,容易出现排便次数减少;而经常进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或饮水过少的人,可能导致排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等排便习惯改变。

病史影响:有肠道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曾经有过肠道炎症、息肉等病史,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时,更要考虑大肠肿瘤等相关病变的可能。

大便性状改变

表现:大便可能变细、变扁,或者出现黏液便、脓血便等。例如原本排出的大便为圆柱形,后来变为细条状,像铅笔样粗细;或者大便中带有黏液,甚至黏液与血液混合,呈现脓血便的外观。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的病因有所不同。儿童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可能更多与感染性肠炎等良性疾病相关,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肿瘤等情况;成年人则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老年人出现大便性状改变,肿瘤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生活方式: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导致大便性状改变。比如长期酗酒的人,肠道黏膜容易受损,可能出现黏液便等情况。

病史影响:有肠道息肉病史的人群,发生大肠肿瘤的风险相对较高,当出现大便性状改变时,要警惕肿瘤导致大便性状改变的可能;有肠道慢性炎症病史的人,炎症长期刺激肠道,也可能引起大便性状改变,需进一步排查肿瘤。

腹痛

表现:多为隐痛、胀痛或钝痛等,疼痛部位一般在腹部的中下部位,疼痛程度可轻可重,且疼痛的规律性不明显。例如有的患者感觉腹部隐隐作痛,位置大概在肚脐周围或下腹部,疼痛没有明显的进食后或特定时间的规律。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腹痛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腹痛可能表述不清,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他伴随症状;老年人由于痛觉敏感度可能下降,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所以更要仔细辨别。比如老年人腹痛,即使疼痛程度较轻,也不能掉以轻心,需排查大肠肿瘤等疾病。

生活方式:长期精神压力大、焦虑的人,可能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过度劳累也可能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腹痛。比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容易出现肠道功能失调,引发腹痛。

病史影响:有腹部手术史的人群,可能存在肠粘连等并发症,导致腹痛;有胆道疾病等病史的人,可能因牵涉痛引起腹部不适,但也不能排除大肠肿瘤导致的腹痛,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腹部肿块

表现:部分大肠肿瘤患者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肿块的质地、大小、活动度等因肿瘤的部位、大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右半结肠癌患者,有时可在右侧腹部摸到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较差的肿块。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腹部肿块的性质可能不同。儿童腹部肿块相对少见,且多考虑良性病变,如肠套叠等,但也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成年人腹部肿块则需要重点排查大肠肿瘤等病变,老年人腹部肿块更要警惕肿瘤的可能性。比如老年患者腹部摸到肿块,恶性肿瘤的概率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与腹部肿块的直接关系相对不密切,但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间接与腹部肿块相关。

病史影响:有大肠息肉病史的人群,息肉有恶变可能,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肿瘤并在腹部摸到肿块;有炎症性肠病病史的人,肠道长期炎症刺激,也可能增加肿瘤发生的几率,进而出现腹部肿块。

贫血

表现: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相关症状。这是因为大肠肿瘤如果长期慢性出血,会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例如患者逐渐出现面色越来越苍白,活动后容易感到明显乏力、头晕,进行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血红蛋白降低。

年龄因素: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生理性贫血倾向,当合并大肠肿瘤慢性出血时,贫血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儿童贫血则多考虑其他原因,如营养不良性贫血等,但如果是大肠肿瘤导致的出血,也会出现相应贫血表现,不过相对少见。比如老年患者原本有轻度贫血,且近期贫血症状加重,同时伴有大便习惯等改变时,要考虑大肠肿瘤出血导致贫血的可能。

生活方式:长期营养不良、缺乏铁、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生活方式,可能加重贫血症状,而如果同时存在大肠肿瘤出血,会使贫血情况雪上加霜。比如长期素食且饮食不均衡的人,本身可能就有贫血风险,若再有大肠肿瘤出血,贫血会更严重。

病史影响:有血液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凝血功能等可能存在异常,若合并大肠肿瘤出血,会影响贫血的纠正,且需要更谨慎地处理相关病情;有慢性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可能本身就存在消化吸收不良等情况,容易出现贫血,当合并大肠肿瘤时,贫血情况会更加复杂。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大肠肿瘤
大肠肿瘤一般是指发生在患者肠道内的肿瘤组织,但是肿瘤组织的性质不能确定,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大肠肿瘤良性术后需要化疗吗
朱希山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大肠肿瘤良性一般指良性大肠肿瘤,化疗指化学药物治疗。良性大肠肿瘤术后通常不需要化学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是利用化疗药,杀灭癌细胞,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一般适用于恶性肿瘤。而良性大肠肿瘤不具有侵袭性,不会侵犯邻近正常组织,不会发生远处转移,体内无癌细胞,所以一般无需化学药物治疗。 良性大肠肿瘤在
大肠肿瘤是怎么回事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临床上并未明确大肠肿瘤的病因,诱发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不合理、慢性炎症刺激、寄生虫感染等。 1.遗传因素 大肠肿瘤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有家族大肠肿瘤病史的患者患病的概率相对于其他人而言要高。 2.饮食不合理 患者长期进食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时,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食物长时间在其肠道中滞留,对
大肠肿瘤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大肠肿瘤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内镜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医生对患者进行直肠指检时,可在其肛门或直肠下端触摸到肿块,可以初步诊断大肠肿瘤。 二、实验室检查 1、大便隐血试验 患者进行大便隐血试验时,可发现其粪便中存在血液,有助于医生初步对肿瘤的性质进行判断。 2、肿瘤标志物检
大肠肿瘤该如何治疗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大肠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大肠肿瘤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恶性大肠肿瘤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患病期间应该及时摄入足够的能量,防止体重下降过快;医生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防止其出现抑郁的表现。 2.化学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
大肠肿瘤是怎么回事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临床上并未明确大肠肿瘤的病因,诱发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不当、慢性炎症刺激、寄生虫感染等。 1.遗传因素 大肠肿瘤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有家族大肠肿瘤病史的患者患病的概率相对于其他人而言要高。 2.饮食不当 患者长期进食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时,易引起消化不良,造成食物长时间在其肠道中滞留,对其肠
大肠肿瘤日常应注意什么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大肠肿瘤日常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 1.保持心情舒畅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减少不良情绪的刺激,适当进行散步、八段锦等运动可以释放压力,改善不良情绪。 2.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 患者术后应该保证充分的休息,需要注意避免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防
大肠肿瘤该如何预防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预防大肠肿瘤的方法有合理膳食、积极治疗基础病、定期体检等。 1.合理膳食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进食高膳食纤维素、高蛋白质的食物,如芹菜、西蓝花、鱼肉、牛肉等,促进肠蠕动,防止大肠肿瘤的发生。 2.积极治疗基础病 人体的大肠黏膜发生炎性病变时,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减轻其肠道的炎症反应,从而降低人体
大肠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大肠肿瘤的症状包括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等。 1.腹部不适 患者发生大肠肿瘤的情况时,可导致其出现腹部不适症状,患者可表现为腹部肿块、腹胀、腹痛等。 2.排便习惯改变 大肠肿瘤还会导致患者的排便习惯出现改变,其可能会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症状。 3.肠梗阻 肿瘤组织体积增大时,可
大肠肿瘤的就医指征是什么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大肠肿瘤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腹部肿块、排便形状改变、腹痛等疑似大肠肿瘤的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明确肿瘤的性质。 2.病情加重 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其出现血便、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出现肠梗阻、
大肠肿瘤是什么
王红娟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大肠肿瘤一般是指发生在患者肠道内的肿瘤组织,但是肿瘤组织的性质不能确定,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大肠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该疾病还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患者发生大肠肿瘤的情况时,其可能会出现腹部肿块、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粪便性质改变等症状,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其还会出现肠梗阻、肠出血、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