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口腔癌需从多方面入手。一是避免危险因素,包括戒烟限酒、避免咀嚼槟榔;二是保持口腔卫生,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三是定期口腔检查,成年人每年至少1次,儿童从第一颗牙萌出6个月内开始且每半年1次;四是均衡饮食,增加蔬果摄入、合理摄入营养物质,保证营养均衡以降低口腔癌风险。
一、避免危险因素
1.戒烟限酒
吸烟是口腔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会损伤口腔黏膜细胞,增加癌变风险。长期大量饮酒也会刺激口腔黏膜,削弱口腔黏膜的自我修复和防御功能。对于吸烟者,应积极戒烟,可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尼古丁贴片、口香糖等)来实现。对于饮酒者,应限制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1克酒精相当于10毫升啤酒、5毫升黄酒、30毫升葡萄酒或1.5毫升蒸馏酒)。
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由于身体代谢功能下降,戒烟限酒对他们预防口腔癌尤为重要,能降低口腔黏膜长期受刺激的风险。年轻人群若有吸烟饮酒习惯,也应尽早纠正,防止口腔癌的潜在风险积累。
2.避免咀嚼槟榔
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等成分具有细胞毒性,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这是一种癌前病变。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远离槟榔。有长期咀嚼槟榔习惯的人,应尽快戒除,早期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在戒除槟榔后有可能逆转,但如果继续咀嚼,病情会逐渐加重,增加癌变几率。
二、保持口腔卫生
1.正确刷牙
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应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巴氏刷牙法是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移动牙刷位置继续刷牙。这样可以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食物残渣等,减少细菌在口腔内滋生,降低口腔炎症和癌变的可能性。
儿童在家长帮助下学习正确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因为儿童口腔卫生状况不佳也可能增加口腔疾病风险,进而影响口腔健康,增加口腔癌的潜在风险。老年人由于牙齿可能有缺失、松动等情况,可选择合适的软毛牙刷,并根据自身牙齿情况调整刷牙方式,确保能清洁到有效部位。
2.使用牙线和漱口水
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1次,能有效清除牙刷难以到达的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戴有正畸矫治器、牙齿排列不整齐等不易清洁的人群,使用牙线尤为重要。漱口水可作为口腔清洁的辅助手段,选择含有抗菌成分的漱口水,能进一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但不能替代刷牙。不过,儿童应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因为儿童可能会误吞,含酒精漱口水对儿童口腔黏膜刺激性较大,可选择儿童专用的无酒精漱口水。
三、定期口腔检查
1.成年人定期检查
一般成年人应每年至少进行1次口腔检查。通过口腔检查,医生可以发现口腔内早期的异常病变,如口腔溃疡长期不愈合、口腔黏膜颜色改变、肿块等情况。例如,口腔黏膜白斑是一种常见的癌前病变,通过定期口腔检查能够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对于有口腔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咀嚼槟榔者,应每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以便更早地发现可能出现的病变。
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可能不同。年轻人如果有不良生活习惯,更应密切关注口腔健康;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口腔疾病发生率增加,定期口腔检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牙齿松动、牙龈萎缩等问题,同时排查口腔癌相关病变。
2.儿童口腔检查
儿童应从第一颗牙齿萌出后6个月内开始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之后每半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儿童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龋齿、牙齿发育异常等问题,及时进行干预,防止口腔问题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颌面部发育等,同时也能排查儿童口腔内是否有潜在的异常病变,因为儿童口腔癌虽然相对少见,但也有发生的可能。
四、均衡饮食
1.增加蔬果摄入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菠菜、胡萝卜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降低口腔癌的发生风险。例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等作用,有助于维持口腔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一般建议每天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00克。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蔬果的需求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蔬果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促进口腔和全身的健康发育;老年人多吃蔬果有助于维持口腔黏膜健康,预防口腔黏膜萎缩等问题,进而降低口腔癌风险。
2.合理摄入营养物质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是身体细胞修复和更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可以通过摄入肉类(如鸡肉、鱼肉等)、豆类、蛋类等食物来获取优质蛋白质。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肥胖,而肥胖也是一些癌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口腔癌。例如,过多的高糖饮食会导致口腔内细菌滋生,引发龋齿等口腔疾病,长期的口腔炎症环境可能增加癌变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