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梗阻有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及全身症状等表现。腹痛性质为阵发性绞痛,程度随时间延长加重,部位与梗阻部位相关;早期呕吐不明显,低位梗阻早期呕吐较明显,晚期呕吐频繁且量多;腹胀低位梗阻时明显,随时间延长加重;完全性梗阻停止排气排便,不完全性梗阻仍有少量;全身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及感染中毒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及病史也会影响相关表现
一、腹痛
1.性质与程度:大肠梗阻时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这是因为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致。初始疼痛程度可能较轻,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肠管蠕动加剧,疼痛会逐渐加重。例如,部分患者开始可能仅感腹部隐痛不适,之后疼痛变得剧烈且呈阵发性发作,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不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而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相对迟钝,但仍需密切关注其腹部体征变化。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可能增加肠道疾病风险,进而影响大肠梗阻时腹痛的表现;有肠道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发生大肠梗阻时腹痛的特点可能因肠粘连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部位:腹痛部位多与梗阻部位相关。如回盲部梗阻时,疼痛可位于右下腹;乙状结肠梗阻时,疼痛常集中在左下腹部;高位结肠梗阻时,腹痛部位相对偏高,多在左上腹或中腹部等。
二、呕吐
1.早期表现:大肠梗阻早期呕吐多不明显,这是因为梗阻部位较高时,梗阻近端的肠管内容物难以迅速反流引起呕吐;当梗阻部位较低时,梗阻近端肠管积气积液较多,呕吐可能较为明显。例如,乙状结肠梗阻属于低位梗阻,早期就可能出现呕吐,呕吐物初始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可因肠内容物淤积、发酵而出现带有粪臭味的内容物。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大肠梗阻时呕吐可能出现较早且较频繁,这与儿童肠道功能相对脆弱、肠管蠕动相对活跃等因素有关;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减退等原因,呕吐出现时间可能相对较晚,但一旦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病史的人群,发生大肠梗阻时呕吐的表现可能与无基础病史者有所不同,需加以鉴别。
2.晚期表现:梗阻进一步加重时,呕吐会变得频繁且呕吐物量多,可伴有胆汁甚至粪便样物质,这是由于梗阻近端肠管极度扩张,内容物反流及淤积导致。
三、腹胀
1.程度与表现:大肠梗阻时腹胀较为明显,尤其是低位梗阻时。腹胀可表现为全腹弥漫性腹胀,也可因梗阻部位不同而有局部腹胀明显的情况。例如,乙状结肠梗阻时,左下腹部可见明显膨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腹胀可能因腹部肌肉相对薄弱等因素,表现为腹部外观较为膨隆,且可能伴有腹壁紧张等表现;老年人由于腹壁松弛等原因,腹胀可能外观上不如儿童明显,但内部积气积液情况可能较为严重。生活方式中,久坐、缺乏运动等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增加大肠梗阻时腹胀发生的风险;有腹部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腹胀可能因肠粘连等导致的梗阻而更为显著。
2.进展情况: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腹胀会逐渐加重,患者可自觉腹部胀满不适,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导致呼吸困难等表现。
四、停止排气排便
1.完全性梗阻表现:完全性大肠梗阻时,患者会出现停止排气排便的情况,这是大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之一。但在梗阻早期,可能仍有少量气体或粪便排出,易被忽视。例如,部分患者在发生大肠梗阻后,可能仍有极少量排气或排便,但随后会完全停止。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停止排气排便的表现相对容易被察觉,因为儿童的排便情况相对规律;老年人由于排便习惯可能本身有所改变,所以停止排气排便的表现可能较难早期发现,需要密切观察其排便规律的变化。有肠道肿瘤等病史的人群,发生大肠梗阻时停止排气排便的情况可能与肿瘤导致的梗阻有关,需结合病史进一步明确诊断。
2.不完全性梗阻表现:不完全性大肠梗阻时,患者仍可有少量排气排便,但排便量减少,排气量也减少,且腹痛、腹胀等症状相对不完全性梗阻较轻,但仍需引起重视,因为不完全性梗阻有进展为完全性梗阻的可能。
五、全身症状
1.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由于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及肠管大量积液等原因,患者可出现脱水表现,如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同时,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常见的有低钾血症等,表现为乏力、心律失常等。不同年龄人群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由于体液总量相对较少,脱水进展相对较快,需及时补液纠正;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低钾血症可影响心脏功能等。生活方式中,长期饮水不足等可能增加大肠梗阻时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风险;有肾脏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发生电解质紊乱时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评估和处理。
2.感染与中毒症状:梗阻肠管内细菌大量繁殖,肠壁通透性增加,细菌和毒素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精神萎靡、血压下降等感染与中毒症状。对于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发生感染与中毒症状时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需积极抗感染治疗;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低下,感染与中毒症状可能不典型,但一旦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危重。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感染时可能更难控制,需要加强血糖等指标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