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脑血管畸形情况,可进行多种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头颅CT平扫(可初步筛查但对部分畸形显示不清)、头颅CT血管造影(清晰显示脑血管形态等)、头颅磁共振成像(对微小畸形敏感且可多方位成像)、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无创显示脑血管形态);脑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金标准”,能精确显示畸形详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了解血细胞情况)、凝血功能检查(评估凝血状态);其他检查有脑电图(助合并癫痫患者发现病灶)、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了解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一、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平扫:
意义:可初步发现脑血管畸形的一些异常表现,如是否存在高密度影等,有助于快速筛查,但对于一些较小或不典型的脑血管畸形可能显示不够清晰。它能提供颅内结构的大致形态信息,对于急性出血等情况可快速识别,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适用,对于有头痛、癫痫等症状怀疑脑血管畸形的患者均可进行。
操作:患者仰卧于CT检查床上,头部固定,然后进行扫描,过程相对较快。
2.头颅CT血管造影(CTA):
意义:能够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位置及畸形血管团的情况,可明确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等情况,是诊断脑血管畸形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尤其对于需要明确血管解剖结构的患者有重要价值,通过CTA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脑血管畸形的特征,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操作:先进行常规CT平扫,然后经静脉注射造影剂,再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得到脑血管的三维图像。
3.头颅磁共振成像(MRI):
意义: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微小的、CT不易发现的脑血管畸形。能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更好地显示血管畸形的细节,包括畸形血管团的范围、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等。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进行,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MRI相对CT辐射较小,更具优势。对于怀疑脑血管畸形且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MRI是重要的检查手段。
操作:患者躺在MRI检查仪内,根据检查部位和要求保持相应体位,然后仪器进行扫描,过程中可能会有噪音,但一般是可以耐受的。
4.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意义:无创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可清晰显示脑血管畸形的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等情况,对于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和评估有重要作用。适用于各年龄段,尤其对于一些不适合进行有创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MRA是很好的替代检查方法。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有创检查带来的风险,同时提供较为准确的血管形态信息。
操作:类似于MRI检查,通过特殊的序列和参数设置来获取脑血管的成像,不需要注射大量造影剂(相对CTA而言)。
二、脑血管造影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1.意义:是诊断脑血管畸形的“金标准”,能够精确显示脑血管畸形的详细形态,包括畸形血管团的大小、范围、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走行等,对于制定手术或介入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虽然是有创检查,但对于明确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适用于经过影像学初步检查怀疑脑血管畸形,但需要更精确信息来指导治疗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在病情需要时均可考虑进行,但需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和手术风险等。
2.操作:经股动脉等血管穿刺,将导管插入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然后进行连续的X线摄片,通过数字减影技术去除骨骼、软组织等背景影像,清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在手术室等专业环境下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意义:可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如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对于脑血管畸形患者,若合并出血等情况,可能会出现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进行,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一般身体状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等情况。
操作: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然后进行实验室检测。
2.凝血功能检查:
意义: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对于脑血管畸形患者,尤其是考虑进行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凝血功能检查非常重要,以避免术中或术后出现出血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需要根据病情进行该项检查,了解患者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从而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操作:抽取静脉血进行凝血相关指标的检测,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四、其他检查
1.脑电图(EEG):
意义:对于合并癫痫的脑血管畸形患者,脑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发现癫痫病灶的位置等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癫痫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进行,对于有癫痫症状的脑血管畸形患者,脑电图检查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通过记录大脑电活动来判断是否存在癫痫样放电等情况。
操作: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头部相应部位,然后记录患者大脑的电活动情况,一般需要患者保持安静、放松状态。
2.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意义:通过对患者神经系统的各项检查,如肌力、肌张力、反射等的检查,了解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判断脑血管畸形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需要进行该项检查,医生可以根据体格检查的结果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对于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操作: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肢体运动、感觉、反射等情况进行逐项检查,例如检查肢体肌力时让患者进行相应的肢体运动并施加阻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