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相关情况、肠道准备)、手术方式及操作(内镜下和开腹切除)、术后处理(一般监测、饮食管理、创面观察与处理、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儿童需注意液体平衡等,老年患者要加强呼吸道护理等。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其身体对手术的耐受性,要详细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因为儿童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老年患者则需关注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增加手术风险,需在术前对相关疾病进行适当控制。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患者,术前需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呼吸道黏膜功能,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有饮酒习惯的患者,需了解饮酒史及量,手术前一段时间应戒酒。
病史: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出血倾向等病史,若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需在术前进行相应的纠正,以降低手术中出血的风险。
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电图、结肠镜等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明确直肠息肉的位置、大小、数目等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肠道准备
一般在手术前1-2天开始进食少渣或无渣饮食,如米粥、面条等。
术前晚口服泻药进行肠道清洁,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通过大量排便来清除肠道内的粪便,以减少术中污染和术后感染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手术视野的清晰显露。
二、手术方式及操作过程
1.内镜下直肠息肉切除术(适用于较小的息肉)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局部麻醉(适用于息肉较小、患者能配合的情况)或全身麻醉(适用于息肉较大、多发或患者不能配合的情况)。
进镜操作:医生将结肠镜经肛门插入,循腔进镜至直肠病变部位。
息肉处理:如果是有蒂息肉,可使用圈套器套住息肉的蒂部,然后通过电凝或电切的方式将息肉切除;如果是无蒂息肉,可能会使用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下剥离术(ESD)等方法。例如,EMR是在息肉周围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等使病变黏膜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将隆起的病变黏膜圈套住并切除;ESD则是通过特殊的内镜器械,将息肉从黏膜下层逐步剥离切除,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无蒂息肉。
2.开腹直肠息肉切除术(适用于较大、位置特殊或内镜下切除困难的息肉)
麻醉:一般采用全身麻醉。
切口选择:根据息肉的位置选择合适的腹部切口,如左下腹直肌切口等。
显露病变:切开腹壁各层组织,进入腹腔,找到直肠病变部位。
息肉切除:将息肉所在的肠段适当游离,然后完整切除息肉,再对肠管进行缝合修复。
三、术后处理
1.一般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术后早期每0.5-1小时监测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
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如有无腹痛、腹胀等情况,若出现腹痛加剧、腹胀进行性加重等异常情况,需及时排查原因。
2.饮食管理
术后禁食一段时间,具体时间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恢复情况而定。一般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若患者无明显不适,可在24-48小时后逐渐恢复饮食,开始先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软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开腹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排气排便后可开始进食流质饮食,再逐步过渡。
饮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肠道,影响恢复。
3.创面观察与处理
对于内镜下切除的息肉,要注意观察创面有无出血、穿孔等情况。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大便颜色等进行判断,必要时可进行内镜复查。
若出现创面出血等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内镜下止血等;对于开腹手术的创面,要保持切口清洁,定期换药,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
4.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出血:是直肠息肉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少量出血,可采取保守治疗,如禁食、应用止血药物等;对于大量出血,可能需要再次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止血。
穿孔:若发生穿孔,小的穿孔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保守治疗;较大的穿孔则需要手术修补。
感染:无论是内镜下还是开腹手术,都要注意预防感染。术后根据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一般使用3-5天,同时要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加强患者护理,如协助患者翻身、拍背等,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术后需特别注意液体平衡,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要准确记录患儿的出入量,保证充足的液体供应,防止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由于儿童对疼痛的表达可能不明确,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神态、肢体动作等,及时发现是否有因伤口疼痛等引起的不适,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安抚和对症处理,但要避免使用不适当的镇痛药物。
家长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利于术后恢复。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可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等。
注意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术后活动较少,可适当进行下肢按摩,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必要时可使用抗凝药物预防,但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
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术后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可根据患者的消化能力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必要时可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