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肌瘤与子宫肌瘤在定义、病理特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腺肌瘤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有关,表现为月经改变、痛经、子宫增大等,超声及MRI有相应表现,治疗有药物和手术;子宫肌瘤与性激素及遗传有关,有月经改变、腹部包块、压迫症状等,超声及MRI有不同表现,治疗有药物和手术,不同人群发病及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综合评估选择方案。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腺肌瘤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当局限时则称为子宫腺肌瘤。其病理特征为子宫肌层内存在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这些异位组织在肌层内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团块,与周围肌层组织界限不清。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细胞及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组成,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肌瘤可单个或多个生长在子宫的不同部位,其周围有假包膜形成,与周围肌组织分界清楚。
二、发病机制差异
腺肌瘤
主要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等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有关,使得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能够侵入子宫肌层。例如,多次剖宫产的女性,子宫肌层受损,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几率增加,更容易发生子宫腺肌病进而形成腺肌瘤。
子宫肌瘤
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女性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有关,雌激素能使子宫肌瘤细胞增生肥大,孕激素可促进肌瘤有丝分裂活动,促进肌瘤生长。另外,遗传因素也起一定作用,有子宫肌瘤家族史的女性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三、临床表现不同
腺肌瘤
月经改变: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影响了子宫肌层的收缩,导致子宫收缩不良,血管开放时间延长等。例如,部分患者月经经期可延长至10-15天,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严重者可导致贫血。
痛经:痛经症状较为明显,且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多位于下腹深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会阴部、肛门或大腿等部位,常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出现,月经来潮第1天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直至月经结束。这种痛经与异位内膜组织在经期出血刺激子宫肌层痉挛性收缩有关。
子宫增大:子宫呈均匀性增大,一般为球形,但增大程度通常不超过妊娠12周大小。
子宫肌瘤
月经改变:肌瘤对月经的影响与肌瘤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有关。黏膜下肌瘤常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肌壁间肌瘤较大时可使宫腔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也会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而浆膜下肌瘤对月经影响较小。例如,黏膜下肌瘤患者可能月经周期缩短至20天左右,经量明显增多,伴有大量血块。
腹部包块:当肌瘤较小时一般不易被察觉,当肌瘤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可从腹部摸到包块,尤其是清晨膀胱充盈时,子宫增大更明显,可在下腹部触及质硬、形态不规则的包块。
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引起便秘、排便困难等。例如,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向盆腔生长,压迫膀胱,导致患者频繁有尿意,影响日常生活。
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导致白带增多。若肌瘤发生溃疡、感染、坏死时,可产生脓性白带,甚至有臭味。
四、影像学检查差异
超声检查
腺肌瘤:子宫肌层内可见不均匀的低回声区,边界不清,无包膜,病灶与周围肌层组织无明显界限。例如,经腹部超声检查时,可发现子宫肌层内有回声不均匀的区域,形态不规则。
子宫肌瘤:超声表现为子宫肌层内低回声结节或团块,边界清晰,有包膜反射光带,结节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例如,黏膜下肌瘤在超声下可见宫腔内有低回声团块,突向宫腔。
MRI检查
腺肌瘤:MRI上表现为子宫肌层内T1加权像等信号、T2加权像低信号的病灶,边界不清。
子宫肌瘤:MRI表现为T1加权像等信号、T2加权像低信号的结节,有假包膜形成,边界清楚。
五、治疗方式区别
腺肌瘤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药物治疗,如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通过抑制垂体-性腺轴,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缓解症状,但停药后症状可复发。例如,使用GnRH-a后,痛经症状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子宫体积也可能缩小,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子宫腺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子宫腺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尽量切除病灶,但术后有复发风险;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症状严重的患者。
子宫肌瘤
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常用药物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缩小肌瘤体积,改善症状,但停药后肌瘤可恢复至原来大小;还有米非司酮等,可作为术前用药或提前绝经使用。例如,对于接近绝经年龄的子宫肌瘤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使肌瘤缩小,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肌瘤切除术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经腹、经腹腔镜或经宫腔镜进行;子宫切除术适用于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的患者,可经腹或经阴道进行。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腺肌瘤和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均有不同影响。例如,育龄期女性由于性激素水平相对活跃,子宫肌瘤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而多次妊娠分娩的女性腺肌瘤的发病风险可能增加。对于有相关症状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