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预防中风需从多方面着手。健康生活方式上要合理饮食(控盐、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戒烟限酒;控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监测、规范治疗)、糖尿病(监测、饮食与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监测、生活方式调整与药物治疗);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定期体检、预防跌倒,有家族中风史人群要加强监测、个性化管理,女性特殊时期(孕期、更年期)要各有关注重点。
一、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控制盐分摄入:每日盐分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高盐饮食会使血压升高,增加中风风险。研究表明,长期高盐饮食人群患高血压的概率显著高于低盐饮食人群,而高血压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
均衡营养: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钾、镁等营养素。例如,每天应保证摄入400-500克蔬菜和200-300克水果,其中蔬菜应包含多种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等,不同颜色的蔬菜富含不同的抗氧化剂等营养成分;增加全谷物、低脂乳制品、鱼类、禽类、豆类的摄入。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降低中风风险。
2.适量运动
有氧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00-120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研究发现,坚持有氧运动的人群中风发生率比缺乏运动的人群低30%-50%。
力量训练:每周还应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使用哑铃进行简单的上肢力量练习、利用自身体重进行深蹲等下肢力量练习。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对控制体重和改善身体代谢指标有益,进而降低中风风险。
3.戒烟限酒
戒烟:吸烟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形成血栓,引发中风。因此应坚决戒烟,戒烟后身体会逐渐恢复,患中风的风险也会逐渐降低。
限酒: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还会增加出血性中风的风险。例如,长期大量饮酒者患脑出血的概率明显高于适量饮酒或不饮酒者。
二、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管理
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一般每周至少测量1-2次,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家庭可配备血压计,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规范治疗:确诊高血压后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治疗,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降压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常用的降压药物有ACEI类(如卡托普利)、ARB类(如氯沙坦)、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等。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一般应低于140/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2.糖尿病控制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饮食与药物治疗: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合理分配三餐。同时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控制在10.0mmol/L以下。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中风的风险。
3.血脂异常治疗
血脂监测:血脂异常患者应定期检测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
生活方式调整与药物治疗:首先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来改善血脂水平,如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运动等。如果血脂水平仍不达标,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LDL-C水平,稳定斑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降低中风风险。一般将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对于高危人群(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
三、关注特殊人群
1.老年人
定期体检:老年人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脑部血管检查等。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进行干预。
预防跌倒:老年人骨骼强度下降,平衡能力减弱,容易跌倒,而跌倒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因此应注意居住环境的安全,如地面保持干燥、无障碍物,卫生间安装扶手等;在行走时要缓慢,必要时使用辅助器具。
2.有家族中风史人群
加强监测:这类人群应更加密切地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除了遵循上述健康生活方式和基础疾病控制的一般原则外,应定期进行脑部血管的筛查,如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有无斑块形成等情况;进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早期发现脑血管的异常改变。
个性化健康管理:根据自身的基因特点和家族中风的相关因素,制定更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如在饮食、运动等方面可能需要更加严格地执行相关标准,以最大程度降低中风风险。
3.女性特殊时期
孕期:孕妇应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和体重,避免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孕期要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胎儿发育和自身健康状况。
更年期:女性更年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容易出现血压波动、血脂异常等情况。更年期女性应更加关注自身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等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等相关干预,但需权衡利弊,因为激素替代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