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切除常见方法有高频电切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前需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做好肠道准备和凝血功能检查;切除后要监测生命体征和腹部症状、做好饮食护理,还要预防和处理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群、女性特殊时期在结肠息肉切除上有各自特点,儿童肠道准备难、需注重营养支持,老年恢复慢、要防肺部感染等,女性经期需谨慎且关注出血等情况。
一、结肠息肉切除的常见方法
1.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高频电切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脱落而达到切除目的。通过内镜将电切装置导入,精准作用于息肉部位。对于有蒂息肉,操作相对简便,可直接圈套住息肉蒂部进行电切;对于无蒂息肉,可采用黏膜下注射后进行电切等方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高频电切术对于大多数结肠息肉切除效果确切,能有效去除息肉组织,且操作相对成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适用于较大的无蒂息肉或早期消化道肿瘤。该方法是先进行黏膜下注射,使病变与固有肌层分离,然后用内镜下的器械将病变黏膜完整剥离。ESD能够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对于明确病变的病理诊断以及彻底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于直径较大的结肠息肉切除具有优势,能降低局部复发风险,但操作难度相对较高,对医生的内镜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二、结肠息肉切除前的准备
1.患者评估
一般情况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的基本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心肺功能,因为手术可能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手术的影响。例如,患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不适合立即进行结肠息肉切除手术,需要先对基础疾病进行控制。
肠道准备:术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一般要求患者在术前1-2天进食少渣或无渣饮食,术前1天口服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等,通过多次大量饮水和服用泻药来清空肠道,以保证内镜下视野清晰,便于发现和切除息肉。如果肠道准备不充分,会影响手术操作,增加遗漏息肉或操作困难的风险。
凝血功能检查:需要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因为息肉切除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出血风险增加。例如,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在息肉切除后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所以需要在术前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三、结肠息肉切除后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1.术后监测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一般在术后前几个小时内要频繁监测,因为息肉切除后有出血等并发症的可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可能是出血的早期表现。例如,术后心率超过100次/分钟,血压较基础值下降20mmHg以上,需要高度警惕出血情况。
腹部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等症状。腹痛的性质、程度以及腹胀的进展情况都需要关注。如果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可能是肠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腹胀逐渐加重可能提示肠道蠕动恢复不良或有腹腔内出血等情况。
2.饮食护理
术后早期饮食:一般术后6-12小时如果患者无明显不适,可开始少量饮用温水,如无呛咳等情况,可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等。术后1-2天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粥等,然后逐渐过渡到软食、正常饮食。饮食要遵循从少到多、从软到硬、从清淡到正常的原则,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纤维较多的食物,防止刺激肠道,影响创面愈合。
3.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出血:是结肠息肉切除后常见的并发症。少量出血可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大量出血可出现黑便、血便,甚至休克。对于少量出血,可采取禁食、使用止血药物等保守治疗;对于大量出血,可能需要再次内镜下止血或外科手术治疗。预防出血需要在术前准确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术中操作要精准,避免过度损伤组织。
穿孔: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如果患者术后出现剧烈腹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需要考虑穿孔可能,应立即进行腹部X线等检查明确诊断,小的穿孔可通过保守治疗,如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大的穿孔需要外科手术修补。预防穿孔需要医生在操作时仔细操作,对于较深的息肉切除时要注意避免穿透肠壁。
四、不同人群结肠息肉切除的特点
1.儿童人群
儿童结肠息肉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现息肉需要及时处理。儿童在结肠息肉切除前肠道准备相对较难,因为儿童配合度可能较差,需要医护人员更耐心地进行沟通和操作。术后护理方面,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术后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腹痛、出血等情况,由于儿童表达能力相对有限,需要医护人员更加细致地观察其精神状态、大便情况等。
2.老年人群
老年人群结肠息肉切除后恢复相对较慢,因为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肠道蠕动恢复时间可能延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术后护理中,要更加注重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心肺功能相对较弱,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对于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要密切关注和控制,如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使其在合适范围,以利于术后创面愈合。
3.女性特殊时期
女性在月经期间进行结肠息肉切除需要更加谨慎。术前肠道准备时要注意避免因频繁上厕所等影响肠道准备效果。术后要特别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因为月经期间身体的凝血状态可能与非月经期间有所不同,息肉切除后的出血可能更容易被月经血掩盖,需要仔细辨别出血来源。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月经期间身体不适可能会影响患者对术后不适的感受和配合度,需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