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是指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引起的肠梗阻,常见病因有先天性因素、后天性的腹部手术、腹腔炎症、腹部创伤等,临床表现有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可通过腹部手术时的预防措施及积极治疗腹腔炎症等疾病来预防。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先天性因素:
极少数人可因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现粘连,比如胚胎期腹腔内有炎症、出血、异物等残留在腹腔内,可能导致先天性粘连,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年龄方面,新生儿时期若有腹腔内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引发先天性粘连相关的肠梗阻,但概率很低。
2.后天性因素:
腹部手术: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如腹部外科手术(如阑尾切除术、剖宫产术等)后,腹腔内会形成创面,渗出的纤维素等物质容易形成粘连。手术操作过程中对腹腔脏器的扰动、异物(如手术缝线、止血夹等)的刺激以及术后腹腔感染等,都会增加粘连形成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相对成人可能有一定特点,但总体腹部手术是主要诱因。
腹腔炎症:如阑尾炎、盆腔炎、腹膜炎等腹腔内炎症性疾病,炎症会导致腹腔内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加,进而形成粘连。例如重症腹膜炎患者,腹腔内大量炎性渗出,很容易在腹腔脏器之间形成广泛粘连,日后引发肠梗阻的几率较高。
腹部创伤:腹部受到外伤后,腹腔内组织受损,也可能形成粘连。如车祸导致的腹部外伤,腹腔内器官可能受到撞击、挫伤等,局部组织修复过程中容易产生粘连。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多与梗阻部位有关,一般在脐周较为常见。疼痛发作时,患者可感到腹部有气体窜动,随后出现疼痛。例如,梗阻部位较高时,疼痛可能在上腹部;梗阻部位较低时,疼痛可能在下腹部。不同年龄的患者对腹痛的表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之后随着梗阻部位的高低不同,呕吐物的性质也有所不同。高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早且频繁,呕吐物主要为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肠梗阻时,呕吐出现较晚,呕吐物可呈粪样。
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后出现,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时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时腹胀较为显著。
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多不再排气排便,但在梗阻早期,尤其是高位肠梗阻,可因梗阻以下肠内仍有残留的气体和粪便,仍可能有少量排气排便,不能因此而排除肠梗阻。
2.体征:
腹部体征: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腹部触诊时,单纯性肠梗阻腹部柔软,可有轻度压痛,一般无腹膜刺激征;绞窄性肠梗阻时,腹部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有时可触及有压痛的肠袢包块。
全身体征:单纯性肠梗阻早期,患者全身情况变化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如皮肤干燥、眼窝凹陷、脉搏细速等。绞窄性肠梗阻时,患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体温升高、脉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三、诊断
1.病史:详细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腹部手术史、腹腔炎症史、腹部创伤史等。例如,患者有阑尾切除术后病史,就需要高度警惕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
2.临床表现:根据上述典型的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表现,初步考虑粘连性肠梗阻。
3.辅助检查:
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管扩张,有多个液平面,呈阶梯状排列,这是肠梗阻的典型X线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特征相似。例如,儿童患者进行腹部X线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但仍可通过该检查发现肠管扩张和液平面等情况。
腹部CT检查:有助于更清晰地显示腹腔内粘连的情况以及肠管的形态等,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粘连性肠梗阻有一定帮助。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
禁食水:患者需要禁食禁水,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的积聚,减轻肠道负担。
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装置将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可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压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补充相应的液体和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例如,对于存在低钾血症的患者,需要补充钾盐,但要严格遵循补液原则。
抗感染:对于考虑有腹腔感染因素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可适当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手术治疗:
若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考虑为绞窄性肠梗阻时,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粘连,恢复肠道的通畅。手术方式需根据粘连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如分离粘连带、松解粘连的肠管等。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尽量减少对腹腔脏器的进一步损伤,术后要密切观察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机体恢复能力和对手术的耐受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
五、预防
1.腹部手术时的预防措施:
手术操作要轻柔,减少对腹腔脏器的损伤和刺激。
术后早期鼓励患者活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减少粘连的形成。例如,术后尽早让患者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
可以考虑使用一些防止粘连的药物或材料,如医用透明质酸防粘连膜等,但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判断是否使用。
2.积极治疗腹腔炎症等疾病:对于腹腔炎症性疾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粘连的发生风险。
总之,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肠梗阻类型,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早期发现、合理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患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