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发作性喘息等,可通过肺功能等检查诊断,治疗需脱离过敏原并用药;支气管炎分急慢性,急性多由感染致咳嗽咳痰等,慢性与长期刺激有关,可通过血常规等检查,治疗分急慢性期;儿童哮喘要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影响及家庭环境管理,老年患者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呼吸功能锻炼等。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其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炎症机制、神经调节机制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例如遗传易感性使个体更易发生哮喘,而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呼吸道感染等环境因素可诱发哮喘发作,气道炎症导致气道狭窄、气流受限,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支气管炎: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病原体感染呼吸道后,引起支气管黏膜炎症,黏液分泌增加,导致咳嗽、咳痰等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有关,气道反复炎症损伤与修复,逐渐出现气道结构改变,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2年以上。
二、临床表现
哮喘
症状特点: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在数分钟内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较为常见,部分患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哮喘往往症状更不典型,可能以反复咳嗽为主要表现。
体征特点: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缓解期可无明显体征。
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急,通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初为干咳,继而有痰液,可为黏液性、脓性等,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检可闻及双肺呼吸音增粗,或有散在的干、湿啰音,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慢性支气管炎:缓慢起病,病程长,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晨间咳嗽较重,白天较轻,夜间有阵咳或排痰,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急性发作期可出现脓性痰,可伴有喘息、气急等,查体可发现双肺呼吸音减弱,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湿啰音。
三、辅助检查
哮喘
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检测是诊断哮喘的重要手段,发作时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占预计值百分比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有助于确诊。
过敏原检测: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发现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帮助明确病因,指导避免接触过敏原及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胸部X线检查: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支气管炎
血常规:急性支气管炎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增高。
胸部X线检查:急性支气管炎早期X线可无异常发现,反复发作者或合并支气管扩张时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慢性支气管炎X线表现早期可无异常,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并发肺气肿时可见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膈低平,两肺野透亮度增加等。
痰液检查:急性支气管炎可培养出致病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痰液可培养出常见病原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
四、治疗原则
哮喘
脱离过敏原: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对尘螨过敏者应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缓解症状的药物(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等,可迅速缓解哮喘发作症状)和控制炎症的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等,长期使用可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对于不同年龄的哮喘患者,药物选择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哮喘在药物选择上需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尽量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剂型。
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咳嗽无痰时可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等;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选择合适抗生素)、镇咳祛痰(同急性支气管炎)、平喘(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氨茶碱等);缓解期主要是避免诱发因素,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等,可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提高机体免疫力。
五、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哮喘: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哮喘治疗中应特别注意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儿童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规范使用下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但需注意正确的吸入方法,确保药物有效吸入到气道,同时要定期监测儿童的身高、肺功能等指标,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儿童接触过敏原的机会较多,家长需注意家庭环境的管理,如保持室内通风、清洁,避免让儿童接触毛绒玩具等易积尘的物品。
老年哮喘与支气管炎患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哮喘或支气管炎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受体激动剂时可能会引起心悸等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需密切监测患者心血管功能。老年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道清除功能下降,排痰困难,在使用祛痰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等,帮助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