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疾病,与气道和肺组织慢性炎性反应有关。病因包括吸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等;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体征有胸廓改变、叩诊过清音等;通过高危因素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诊断,FEV/FVC<70%等是必备条件;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包括戒烟、药物等,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等;预防要戒烟、减少有害物吸入、防治感染等;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男性有不同特点,治疗需综合考虑。
1.病因
吸烟: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形成。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均可能产生与吸烟类似的慢阻肺。
空气污染: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明显增加时,慢阻肺急性发作显著增多。
感染因素: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病毒主要为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葡萄球菌为多见。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蛋白水解酶对组织有损伤、破坏作用;抗蛋白酶对弹性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具有抑制功能。其中α-抗胰蛋白酶(α-AT)是活性最强的一种。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维持平衡是保证肺组织正常结构免受损伤和破坏的主要因素。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均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产生肺气肿。
2.临床表现
症状
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起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和胸闷:不是慢阻肺的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有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全身性症状:在疾病的临床过程中,特别在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
体征
早期体征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体征:
视诊及触诊:胸廓前后径增大,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触觉语颤减弱。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
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3.诊断
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慢阻肺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FVC<70%及FEV<80%预计值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
有少数患者并无咳嗽、咳痰症状,仅在肺功能检查时FEV/FVC<70%,而FEV≥80%预计值,在除外其他疾病后,亦可诊断为慢阻肺。
4.治疗与预防
治疗
稳定期治疗:包括戒烟、药物治疗(如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康复治疗(如呼吸训练、运动训练等)、长期家庭氧疗等。
急性加重期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解除气道痉挛、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呼吸衰竭和防治并发症等。
预防
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也是最简单易行的措施,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戒烟都有益于防止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
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粉尘的人群如煤矿、金属矿、棉纺织业、化工行业及某些机械加工等工作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
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被动吸烟等。
积极防治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系统感染,如麻疹、百日咳、流感等,避免或减少其发生,对于减少慢阻肺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帮助改善机体一般状况。
对于有慢阻肺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以尽早发现慢阻肺并及时干预。
5.不同人群特点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肺功能逐渐减退,患慢阻肺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且常合并多种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上需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各脏器功能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肺部感染容易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加重病情。
儿童:儿童患慢阻肺相对较少,但如果有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影响肺功能发育。对于儿童慢阻肺的预防,关键是要预防婴幼儿期的呼吸系统感染,减少呼吸道损伤,保障正常的肺发育。如果儿童出现类似慢阻肺的症状,如长期咳嗽、喘息等,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规范治疗。
女性:女性患慢阻肺的风险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吸烟率相对男性可能较低,但二手烟暴露等情况可能对女性影响较大。在治疗上,女性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药物对月经、生育等方面的影响,但总体治疗原则与男性基本一致,需要根据病情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
男性:男性吸烟率相对较高,因此男性患慢阻肺的风险相对较高,在预防上男性应更加注意避免吸烟和减少职业性等有害因素的接触。在治疗过程中,男性患者可能需要注意药物对性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但同样要以病情控制为首要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