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流感疫苗后常见局部反应有疼痛、红肿、硬结,全身反应有发热、乏力、头痛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反应有特点且需注意相应事项,局部反应可通过热敷、冷敷、按摩等处理,全身反应低热可物理降温,超38.5℃遵医嘱用药,乏力需休息营养,头痛轻可休息按摩,重则就医。
一、常见的注射流感疫苗后的反应
(一)局部反应
1.疼痛
多数人在注射流感疫苗后,注射部位会出现轻微疼痛,这是比较常见的局部反应。一般来说,这种疼痛程度较轻,多在注射后的短时间内出现,通常数小时至1-2天内可自行缓解。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疫苗注射时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有关,不同个体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不同,一般儿童可能相对更敏感一些,但多数都能耐受。
2.红肿
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现象,红肿范围一般较小,直径多在几厘米以内。这是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引起的,炎症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积聚在局部组织。随着身体的自我修复,红肿也会逐渐消退,通常需要1-3天左右,但也有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对于儿童,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红肿可能相对更明显,但一般也是可以自行恢复的。
3.硬结
少数人在注射后可能会出现硬结,硬结是局部组织炎症后纤维组织增生等原因导致的。硬结大小不一,一般通过局部热敷等方法可以促进其消散,但需要注意热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儿童的皮肤和组织修复能力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出现硬结后可能恢复相对较慢,但多数也能在数天至数周内逐渐消失。
(二)全身反应
1.发热
部分人注射流感疫苗后会出现发热症状,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这是身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引起的。一般发热持续时间较短,多在1-2天内自行消退。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相对成人更容易出现发热反应,但多数也是低热,且一般情况良好。不过,如果儿童发热超过38.5℃或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2.乏力
注射疫苗后,有些人会感到全身乏力,这是因为身体在应对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时,消耗了一定的能量。乏力症状一般较轻,多在1-2天内缓解。儿童在出现乏力时,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身体恢复。
3.头痛
少数人会出现头痛症状,头痛程度一般较轻。头痛的发生可能与疫苗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以及身体的应激状态有关。一般头痛会在1-2天内自行消失。儿童出现头痛时,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等,如果头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二、不同人群注射流感疫苗后的反应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反应特点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注射流感疫苗后出现局部和全身反应的概率相对成人可能稍高一些。例如,儿童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硬结等反应的情况可能更常见。而且儿童对疼痛等局部反应的感知可能更敏感,表现出哭闹等情况相对较多。
2.注意事项
注射后要在接种点观察一段时间,一般建议观察15-30分钟,以便及时发现严重过敏等异常反应。注射部位要保持清洁,避免儿童搔抓,防止局部感染。对于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儿童,要让其多休息,适当补充水分。如果儿童发热超过38.5℃或持续发热超过2天,或者出现精神萎靡、呕吐等其他异常症状,要及时带儿童就医。
(二)老年人
1.反应特点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注射流感疫苗后,可能恢复相对较慢。例如,出现局部红肿硬结的消退时间可能比年轻人长,发热等全身反应持续时间也可能相对较长。而且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疫苗反应可能会对其基础疾病产生一定影响。
2.注意事项
注射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接种。注射后要密切观察自身反应,尤其是注射部位和全身症状。如果出现发热持续不退、局部红肿加重伴有疼痛加剧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同时,老年人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有助于身体对疫苗反应的恢复。
(三)孕妇
1.反应特点
孕妇注射流感疫苗后的反应一般与非孕妇相似,但由于孕妇的特殊性,需要更加谨慎观察。部分孕妇可能在注射后出现轻微发热等反应,一般处理得当即可恢复,但需要密切关注胎儿的情况。
2.注意事项
孕妇接种流感疫苗前要充分咨询医生,在医生评估认为接种益处大于潜在风险时方可接种。注射后要密切观察自身反应,如出现发热等情况,要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等方法,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孕妇的身份,以便医生综合评估处理。
三、注射流感疫苗后反应的处理原则
(一)局部反应的处理
1.疼痛
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通过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局部疼痛加重。如果疼痛较明显,可采用局部热敷的方法,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一般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2-3次,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2.红肿
对于红肿,早期可进行冷敷,减轻炎症渗出,冷敷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24-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红肿消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3.硬结
出现硬结时,热敷是常用的方法,可每天热敷数次,每次15-20分钟。同时,要注意按摩硬结部位,但按摩要轻柔,从硬结边缘向中心按摩,促进硬结消散。
(二)全身反应的处理
1.发热
低热时(体温<38.5℃),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让患者多喝温水,促进新陈代谢。如果发热超过38.5℃,且患者感觉不适,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贴等,但孕妇等特殊人群要谨慎用药,需遵医嘱。
2.乏力
出现乏力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让患者处于舒适的环境中,避免劳累。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营养,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的食物,帮助身体恢复体力。
3.头痛
轻度头痛可通过休息、放松心情来缓解。如果头痛较明显,可采用按摩头部等方法,按摩时力度要适中。如果头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其他潜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