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会带来多方面危害,影响美观,引发腿部疼痛、沉重感等不适症状,导致皮肤营养障碍出现色素沉着、瘙痒、湿疹等,严重时形成难愈性溃疡,还可能引起浅静脉血栓进而发展为危及生命的深静脉血栓。
一、影响美观
静脉曲张可表现为腿部出现明显的蚯蚓状、团块状隆起,尤其在腿部裸露时更为明显,对于爱美的人群,尤其是女性,会严重影响腿部外观,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自信心下降,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等活动。
二、引发腿部不适症状
1.疼痛
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腿部疼痛,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酸痛、胀痛或隐痛等。研究表明,静脉曲张患者腿部疼痛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曲张的静脉内血液瘀滞,静脉压力升高,刺激周围神经末梢所致。例如,有相关临床观察发现,约70%的静脉曲张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腿部疼痛症状。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活动量相对较大,可能会因为静脉曲张导致腿部疼痛而影响正常的活动和生长发育,因为疼痛会限制其肢体的正常运动。
2.沉重感
患者常感觉腿部有沉重、乏力感,仿佛双腿像灌了铅一样。这是由于静脉回流不畅,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中,导致下肢静脉压力增高,影响了腿部的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正常代谢,从而产生沉重不适的感觉。长期的沉重感会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和日常活动耐力,例如患者可能走一段路就需要休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老年患者由于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血液循环相对较差,静脉曲张引起的沉重感可能会更加明显,且恢复相对较慢,会进一步影响其日常的起居活动,如上下楼梯、外出散步等都会受到限制。
三、皮肤营养障碍
1.皮肤色素沉着
随着病情进展,曲张静脉周围的皮肤会出现色素沉着,多呈褐色。这是因为静脉血液瘀滞,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皮肤中的含铁血黄素沉积。一般来说,病程较长的静脉曲张患者更容易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据统计,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中约有60%-7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色素沉着。
对于妊娠期女性,由于孕期身体负担加重,血液循环改变,更容易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且可能比非孕期患者进展更快,因为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和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等因素,会进一步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加重静脉曲张的病情,从而加速皮肤色素沉着的出现。
2.瘙痒
皮肤色素沉着区域常伴有瘙痒症状,患者会不自觉地搔抓,而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进而引发感染等其他问题。瘙痒的发生与皮肤营养障碍、局部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末梢有关。临床观察发现,约50%的静脉曲张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尤其是在皮肤色素沉着明显的部位。
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且无法准确表达瘙痒的感受,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来表现,家长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患儿搔抓导致皮肤损伤,因为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较弱,一旦破损容易引发感染,而且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
3.湿疹
长期的皮肤营养障碍可导致湿疹样改变,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伴有渗出、结痂等。这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引发炎症反应。湿疹的出现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适,且治疗相对复杂。有研究显示,约20%-30%的中重度静脉曲张患者会并发湿疹。
对于肥胖人群,由于体重较大,下肢静脉压力更高,更容易出现皮肤营养障碍相关的并发症,如湿疹等,且肥胖患者皮肤褶皱多,局部潮湿,有利于湿疹的发生和发展,需要更加注意皮肤的护理和静脉曲张的早期干预。
四、溃疡形成及难愈性
1.溃疡发生
严重的静脉曲张可导致小腿下段等部位溃疡形成,这是静脉曲张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溃疡多发生在小腿内侧中下段,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创面边缘不规则,底部有灰白色坏死组织,周围皮肤红肿。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静脉血液瘀滞,局部组织缺氧、营养不良,加之皮肤损伤等因素,导致溃疡不易愈合。据统计,约10%-20%的静脉曲张患者会发展为溃疡。
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本身存在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合并静脉曲张时,溃疡更容易发生且更难愈合。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不良,神经感觉减退,即使有较小的皮肤损伤也容易发展为溃疡,而且溃疡部位感染风险高,愈合时间长,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严重的健康危害。
2.溃疡难愈
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难以愈合,主要是因为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持续存在,局部组织始终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不利于创面的修复。同时,溃疡周围皮肤的营养障碍进一步影响了组织的再生能力。此外,溃疡部位容易继发感染,感染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阻碍愈合进程。例如,有研究表明,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愈合时间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数月,且复发率较高。
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身体的修复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退,溃疡愈合的时间会更长,且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老年患者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包括定期换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措施来促进溃疡的愈合。
五、静脉血栓形成
1.浅静脉血栓
静脉曲张时,静脉血流缓慢,血液瘀滞,容易形成浅静脉血栓。表现为曲张静脉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肿物。浅静脉血栓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蔓延至深静脉,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更严重的并发症。临床数据显示,约5%-10%的静脉曲张患者会发生浅静脉血栓。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术后卧床的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就相对缓慢,合并静脉曲张时,浅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这类患者需要密切观察下肢静脉情况,早期发现浅静脉血栓并及时处理,以防止病情恶化。
2.深静脉血栓
浅静脉血栓如果脱落,可随血流进入深静脉,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可引起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的病死率较高,约1%-5%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会发生肺栓塞。
对于孕产妇,由于孕期和产褥期的生理变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下肢静脉回流可能受到影响,合并静脉曲张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增加。孕产妇需要特别注意下肢的护理,早期发现静脉曲张相关的血栓问题,因为一旦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母婴生命安全威胁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