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病程短,多由感染或理化因素引起,症状相对较轻,诊断主要依病史等,治疗分一般、对症、抗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与吸烟等多因素相关,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治疗分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且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需注意。
一、病程时长
急性支气管炎:病程相对较短,通常起病较急,一般病程在3周以内。多由病毒或细菌等感染引起,例如普通感冒后继发的急性支气管炎,感染因素明确,起病急骤,患者短期内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病程较长,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其病程迁延不愈,病情会随着时间逐渐进展,比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经过数年逐渐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二、症状表现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伴有咳痰,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体温一般为低热,少数可出现高热,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头痛、乏力等,一般无明显的呼吸困难,除非是严重的感染导致气道明显痉挛狭窄。例如儿童患急性支气管炎时,多起病急,咳嗽较频繁,可能伴有低热,痰液较易咳出。
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是其主要症状,咳嗽一般晨间明显,白天较轻,夜间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病情进展后可出现喘息或气急,早期在劳累时出现,以后逐渐加重,甚至休息时也可出现。部分患者可伴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长期患病可导致肺功能下降,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等表现。比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反复,咳嗽、咳痰多年,活动后气短明显。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急性支气管炎:
感染因素:病毒是常见病因,如腺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感染可损伤气道黏膜,使气道防御功能降低,继而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例如在流感流行季节,易出现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
非感染因素: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等理化因素刺激也可引起急性支气管炎,这些因素可直接刺激气道,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从而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
吸烟:吸烟是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还可刺激黏膜下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阻力增加。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如二氧化硅、煤尘、棉尘等,以及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臭氧等,可损伤气道黏膜,诱发慢性支气管炎。
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感染因素:与急性支气管炎类似,病毒、细菌等感染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反复的感染可导致气道炎症持续存在,病情逐渐加重。
其他因素:机体的内在因素也参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如老年人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营养缺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均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因素。
四、诊断方法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随后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可增高,胸部X线检查大多无异常发现,或仅有肺纹理增粗。例如根据患者近期有感冒病史,出现咳嗽、咳痰,肺部听诊有啰音,结合血常规及胸片结果可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后,可作出诊断。若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肺功能检查等),也可诊断。例如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反复咳嗽、咳痰多年,每年发病超过3个月,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后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五、治疗原则
急性支气管炎:
一般治疗:患者要注意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和吸入刺激性气体。
对症治疗:咳嗽无痰或少痰时,可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祛痰;发生支气管痉挛时,可用平喘药如氨茶碱等。
抗感染治疗: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病毒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自行恢复。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加重期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情况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
镇咳祛痰:可选用复方甘草合剂、溴己新等药物。
平喘:有气喘者可加用解痉平喘药,如氨茶碱、沙丁胺醇气雾剂等。
缓解期治疗:
戒烟:戒烟是最重要的措施,可减缓病情进展。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
预防接种: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预防呼吸道感染。
六、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一般病情相对较轻,但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发展为肺炎等严重情况。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要注意其生长发育情况,因为长期慢性咳嗽、喘息可能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和肺功能发育。在治疗上,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尽量选择儿童专用剂型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急性支气管炎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往往较重,肺功能下降明显,要注意预防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鼓励老年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等,以改善肺功能。
孕妇:孕妇患急性支气管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多饮水、休息等,若必须使用药物,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孕妇慢性支气管炎相对少见,若患病,要注意病情对孕妇自身及胎儿的影响,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胎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