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病程与预后等方面存在区别,可通过症状表现和流行病史初步自我判断,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在呼吸道感染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需特别注意不同情况及相应事项。
一、呼吸道感染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区别
(一)病原体方面
呼吸道感染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常见的有病毒(如普通感冒病毒,包括鼻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支原体等。而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特定的病毒病原体,属于β属冠状病毒。
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一般症状相对较轻,病程多呈自限性,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相对不重,实验室检查病毒核酸检测为普通感冒病毒相关核酸阳性。
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可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痰液可能呈脓性,血常规检查常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病原学检查可发现相应致病菌。
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多有咳嗽,可为干咳或少量黏痰,部分患者有发热,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能有肺部间质性改变等,支原体抗体检测等可辅助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症状多样,有的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有的可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实验室检查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及肌红蛋白增高;部分患者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二)流行病学方面
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传播较广泛,全年均可发生,人群普遍易感,通过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等,家庭内、学校等集体场所易聚集发病。
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部分具有一定传染性,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可聚集发病,一般通过飞沫传播等。
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呈散发或小流行,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可通过飞沫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能力较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等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三)临床病程与预后方面
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经休息等一般处理后1周左右可自愈。
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治愈,预后较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脓胸、脑膜炎等,尤其对于老年人、儿童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有不良预后。
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病程相对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可能稍长,一般经1-3周左右可恢复,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肺外并发症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部分患者为轻型和普通型,经规范治疗后可治愈,预后较好;但重型、危重型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的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如何初步自我判断
(一)症状表现
对于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是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突出,如明显的鼻塞、大量清水样鼻涕、频繁打喷嚏,咳嗽症状相对较轻,全身症状一般不重或仅有轻度乏力、低热等。
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明显,如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寒战、精神萎靡等,呼吸道症状中咳嗽咳痰较明显,痰液性状有特点,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咳铁锈色痰等。
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咳嗽多为突出表现,可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咳嗽较明显,发热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发热可持续较长时间。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结合流行病史等综合判断,典型症状如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有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不典型症状,也有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等。
(二)流行病史
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如果近期没有明确的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且在普通人群中多人有类似症状聚集发病情况,首先考虑普通感冒病毒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果近14天内有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或居住史,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出现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时需高度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感染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一般病情相对较轻,但需注意观察体温变化,避免高热惊厥等情况,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易消化。如果是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儿童可能病情进展相对较快,需及时就医,按医嘱用药,注意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等。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儿童中较常见,咳嗽症状可能较剧烈,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咳嗽引起呕吐等情况,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告知儿童的症状表现及接触史等。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儿童患者,轻型和普通型居多,但也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呼吸情况、精神状态等,小年龄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隐匿,如有异常需及时就医,同时保证儿童的营养支持等。
(二)老年人
老年人本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如果是普通感冒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也需注意休息,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病情变化,如是否出现气促、咳嗽加重等情况。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在老年人中更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等,就医时需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按医嘱治疗,同时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老年人中也需重视,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减退。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老年人,更需密切关注病情,因为老年人发生重型、危重型的风险相对较高,要密切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如有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加强护理,如定期翻身、拍背等预防肺部并发症。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呼吸道感染可能会诱发基础疾病的加重。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呼吸困难明显加剧等情况,需更加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相关指标,如血糖、血压、血氧等,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进行,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