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吸氧需综合考虑吸氧浓度、方式、时间及监测。吸氧浓度根据一般情况、运动时情况选择,一般情况单纯患者25%-30%,老年、儿童有调整;吸氧方式有鼻导管吸氧(常用,儿童用细管,流量1-2L/min)和面罩吸氧(病情重、效果不佳时用,注意贴合度等);吸氧时间分长期家庭氧疗(每天≥15小时)和急性发作期(延长至18-20小时);吸氧过程中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维持90%-95%,儿童更频,老年定期)和血气分析(病情重时定期,据结果调整吸氧相关参数)。
一、吸氧浓度的选择
1.一般情况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若处于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PaO)低于60mmHg或动脉血氧饱和度(SaO)低于90%时,需要吸氧。对于单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吸氧浓度可控制在25%-30%左右。这是因为如果吸氧浓度过高,可能会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例如,有研究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患者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吸氧浓度28%左右)能在改善缺氧的同时,避免二氧化碳潴留的进一步恶化。
从年龄因素考虑,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呼吸功能相对更弱,在选择吸氧浓度时要更加谨慎,一般起始浓度先从25%开始,然后根据血气分析等指标调整。对于儿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其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吸氧浓度的选择需要更加严格,通常建议吸氧浓度不超过30%,密切监测血气变化来调整。
2.运动时情况
当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运动时出现缺氧表现,如运动后气短加重、SaO下降等情况时,可能需要适当提高吸氧浓度,但一般也不宜超过35%。这是因为运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适当提高吸氧浓度可以满足机体在运动时的氧需求,但同样要警惕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运动时的吸氧浓度调整也不同。老年患者运动耐受力更差,运动时吸氧浓度调整更要缓慢,根据运动时的血氧变化及时调整;儿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运动时的吸氧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面色、呼吸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吸氧浓度并就医。
二、吸氧方式的选择
1.鼻导管吸氧
这是最常用的吸氧方式之一。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鼻导管吸氧操作相对简单,患者感觉较为舒适。鼻导管插入鼻腔的深度一般为2-3cm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氧气能较好地被吸入。在选择鼻导管时,要根据患者的鼻腔情况选择合适粗细的鼻导管。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小儿专用的细鼻导管,避免对儿童鼻腔造成过大刺激。鼻导管吸氧的流量一般控制在1-2L/min左右,这样既能保证吸氧效果,又能避免高流量吸氧带来的不良影响。
从生活方式角度考虑,鼻导管吸氧不影响患者的大部分日常活动,患者可以在吸氧的同时进行轻度的活动,如室内慢走等。但要注意避免鼻导管滑落,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由于其活动相对不太自主,需要家属协助固定鼻导管,防止吸氧中断。
2.面罩吸氧
对于病情较重,有明显二氧化碳潴留趋势或者鼻导管吸氧效果不佳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以考虑面罩吸氧。面罩吸氧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可以达到30%-50%。面罩吸氧时要注意调整面罩与患者面部的贴合度,保证吸氧的密封性。对于儿童患者,选择合适大小的儿童面罩非常重要,过小的面罩可能会造成患者不适,过大的面罩则会影响吸氧效果。面罩吸氧的流量一般根据吸氧浓度来调整,例如要达到30%的吸氧浓度,流量大概在2-3L/min左右。
从病史角度考虑,如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呼吸衰竭,面罩吸氧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但在使用面罩吸氧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血气变化,因为面罩吸氧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适,如面部压迫感等,对于有面部皮肤过敏等情况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三、吸氧时间的把握
1.长期家庭氧疗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急性发作,存在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建议进行长期家庭氧疗。一般建议每天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例如,有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家庭氧疗每天超过15小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从年龄因素看,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更差,更需要保证足够的吸氧时间。儿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如果需要长期家庭氧疗,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要协助患儿按时吸氧,并且注意观察患儿在吸氧过程中的反应,如是否出现烦躁等情况。
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家庭氧疗可以让患者在家中就能持续吸氧,不影响其基本的生活作息,患者可以在吸氧的同时进行休息、简单的家务等活动。但要注意吸氧设备的维护和安全,避免发生吸氧相关的意外事故,如吸氧设备漏电等情况。
2.急性发作期吸氧
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患者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缺氧表现时,需要增加吸氧时间。一般在急性发作期,吸氧时间可以延长至每天18-20小时左右,直至患者的缺氧和呼吸困难症状缓解。对于不同年龄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吸氧时间的调整也不同。老年患者急性发作时身体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长时间的吸氧来改善缺氧状态;儿童急性发作时,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给患儿吸氧,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是否缓解、血氧饱和度是否上升等,一旦病情缓解可以逐渐调整吸氧时间。
四、吸氧过程中的监测
1.血氧饱和度监测
在吸氧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可以使用脉搏血氧仪进行监测。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要求将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95%之间。如果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要考虑增加吸氧浓度或调整吸氧方式。从年龄角度,儿童的血氧饱和度监测要更加频繁,因为儿童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更差。例如,婴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吸氧过程中,每1-2小时就需要监测一次血氧饱和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吸氧方案。老年患者也需要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一般每2-4小时监测一次,根据血氧变化调整吸氧相关参数。
从病史角度,如果患者有慢性呼吸衰竭病史,在吸氧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因为这类患者对血氧变化更为敏感,一旦血氧饱和度出现异常波动,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需要及时处理。
2.血气分析监测
对于病情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气分析监测,以了解吸氧效果以及体内酸碱平衡等情况。一般在开始吸氧后1-2天进行首次血气分析,然后根据病情调整监测频率。例如,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每周监测一次血气分析,而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每2-3天监测一次。通过血气分析可以精确了解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从而更精准地调整吸氧浓度、方式和时间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血气分析的监测频率和解读也有差异。儿童患者进行血气分析时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避免因患儿不配合等因素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老年患者由于血管较脆等因素,进行血气分析时要更加小心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