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手术常见方式有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包括无痛和普通)和外科手术切除(包括传统开腹和腹腔镜),其痛苦程度因方式而异;息肉大小、位置及患者身体状况(年龄、基础疾病)会影响手术痛苦程度;术前可通过心理疏导和肠道准备减轻痛苦,术中选合适麻醉和精细操作,术后通过疼痛管理和康复指导减轻痛苦。
一、肠息肉手术的常见方式及痛苦程度
(一)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1.无痛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的无痛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痛苦较小。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不会感受到疼痛。这种手术是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迅速进入麻醉状态,然后医生使用内镜将息肉切除。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无痛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的术中痛苦评分较低,一般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中小于3分(VAS满分10分,3分以下表示轻度疼痛)。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对麻醉的耐受性相对成人有差异,需要严格评估麻醉风险。一般来说,儿童进行无痛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也可以在安全的麻醉管理下进行,能最大程度减少痛苦,但需要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和内镜医生共同操作,确保儿童的生命体征平稳。
2.普通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普通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会有一定程度的不适。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内镜检查,当内镜进入消化道时可能会有腹胀、恶心等不适感觉,在切除息肉过程中可能会有腹部隐痛等情况。不过,对于一些较小的息肉,操作相对简单,不适程度也相对较轻。但对于年老体弱或对疼痛较为敏感的患者,这种不适可能会被放大。比如一些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较差,在普通内镜下进行息肉切除时,腹胀等不适可能会影响其手术配合度。
(二)外科手术切除
1.传统开腹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痛苦相对明显。手术需要切开腹部皮肤、肌肉等组织,术中及术后都会有较明显的疼痛。术中由于切开组织,患者会感受到较大的创伤性刺激,术后切口疼痛较为剧烈,一般VAS评分可能在5分以上。而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会经历较长时间的疼痛困扰,对于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术后疼痛可能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心肺功能受影响等。
2.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相对传统开腹手术痛苦较轻。它是通过腹壁上的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操作。术中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小,术后疼痛程度也比传统开腹手术轻。术后切口疼痛一般VAS评分在3-5分左右,而且恢复相对较快。但对于特殊人群,如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的操作难度可能增加,术后疼痛等恢复情况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为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厚,手术视野暴露相对困难,可能会影响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进而影响术后恢复和疼痛情况。
二、影响肠息肉手术痛苦程度的因素
(一)息肉的大小和位置
1.息肉大小
较小的息肉(直径小于2cm)在手术中相对容易处理,痛苦程度相对较低。例如,直径小于1cm的息肉在内镜下切除时,操作相对简单,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较小,患者的不适感觉较轻。而较大的息肉(直径大于2cm),无论是内镜下切除还是外科手术切除,操作难度都增加,对组织的损伤更大,患者感受到的痛苦程度也会更高。比如直径大于2cm的息肉在内镜下切除时,可能需要更复杂的操作,如黏膜下注射等,术后患者的腹部不适等症状可能会更明显。
2.息肉位置
息肉位于食管、胃等上消化道相对容易操作,痛苦程度相对可控。而位于结肠、直肠等部位的息肉,尤其是位置较深、靠近肠管弯曲部位的息肉,内镜操作难度增加,患者的不适感觉可能更明显。例如,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息肉,内镜到达该部位时可能需要调整角度,患者可能会有更明显的腹胀、腹痛等不适。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结肠息肉的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因为手术操作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同时孕妇本身对疼痛的耐受性可能因身体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手术中的痛苦感受也需要特别关注。
(二)患者的身体状况
1.年龄因素
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和对疼痛的感知与成人不同。儿童进行肠息肉手术时,更需要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痛苦较轻的手术方式,如尽量选择无痛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而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对手术的耐受性下降,手术中的痛苦感受可能更强烈,术后恢复过程中疼痛等不适可能更难缓解。比如老年患者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手术中麻醉和手术操作对其身体的影响更大,术后疼痛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2.基础疾病
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在肠息肉手术中面临更大的风险,同时手术中的痛苦感受可能也会不同。例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呼吸功能受限,可能会对手术操作的配合度产生影响,而且术后疼痛可能会加重其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手术创伤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而疼痛等应激反应也会导致血糖波动,进而影响手术的恢复和患者的痛苦感受。
三、减轻肠息肉手术痛苦的措施
(一)术前准备
1.心理疏导
对于紧张焦虑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担忧,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过程、方式以及相对安全的情况,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手术中的痛苦感受。例如,向儿童患者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内镜检查和息肉切除的过程,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对老年患者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缓解其焦虑情绪。
2.肠道准备
充分的肠道准备可以使手术视野更清晰,减少手术操作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于需要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患者,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肠道清洁准备,如服用泻药等,确保肠道内清洁,有利于医生顺利操作,减少对肠道黏膜的反复刺激,降低患者在手术中的不适。
(二)术中措施
1.麻醉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对于适合的患者优先选择无痛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等麻醉方式,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接受手术,最大程度减少术中痛苦。如前文所述,无痛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通过静脉麻醉,让患者在睡眠中完成手术,避免了术中的疼痛感受。
2.精细操作
医生精湛的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对组织的损伤,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无论是内镜下操作还是外科手术操作,都需要医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尽量快速、准确地完成息肉切除,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牵拉、挤压等损伤,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例如,内镜医生在切除息肉时,要准确判断息肉的位置和范围,轻柔操作内镜和器械,避免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三)术后护理
1.疼痛管理
术后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合理的疼痛管理。对于轻度疼痛的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安慰、调整体位等方式缓解;对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适当的镇痛措施,但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镇痛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例如,对于术后切口疼痛的患者,可采用体位舒适化护理,必要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进行镇痛,但要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等情况,如对于有胃肠道出血风险的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需要谨慎评估。
2.康复指导
术后的康复指导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减轻痛苦。包括饮食指导,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恢复情况逐渐调整饮食,从流质饮食过渡到正常饮食,减少胃肠道不适;适当的活动指导,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适度活动,促进肠道蠕动恢复,减少腹胀等不适症状,从而整体减轻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痛苦感受。



